久久育儿网

阴陵泉穴的功效与作用 阴陵泉+阳陵泉有什么作用

阴陵泉有哪些作用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主治腹胀,腹痛,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遗精、阳痿。
阴陵泉穴解析:
  (1)阴陵泉。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阴陵名意同阴陵泉。
  (2)脾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为脾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会合之处,故为脾经合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所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脾经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对外输出的是地部水液,与脾经本身的湿热气血相比,本穴的外传之液体现了水的阴寒润下特性,故其属水。附注:足太阴经所人为“合”。
阴陵泉穴意义:脾经气血在此会合。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和地部经水以及由脾土蒸发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沉积穴周,经水由本穴渗入地之地部,气态物则循脾经上行。
功能作用:排渗脾湿。阴陵泉穴主治疾病:
  腹胀,腹痛,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膝盖疼痛、晕眩、腹水、食欲不振、腰腿痛、尿闭、尿失禁、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附件炎等。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
  〖刺灸法〗 直刺 1~2寸。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取穴方法:
  取该穴位的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生理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阴陵泉穴的功效与作用

阴陵泉穴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阴陵泉,经穴名。出《灵枢.热病》。属足太阴脾经。合(水)穴。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一法“取曲膝之横纹尖头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有胫神经,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深层有胫后动、静脉。主治腹胀,水肿,黄疸,泄泻,小便不利或失禁,遗精,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膝胫酸痛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定位】 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阴陵泉穴【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主治】 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②膝痛。 【操作】 直刺1~2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阴道炎、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配足三里、上巨虚主治腹胀、腹泻;配中极、膀胱俞、三阴交主治小便不利。 【备注】 合穴

阴陵泉穴的功效与作用

阴陵泉+阳陵泉有什么作用

阴陵泉 yinningquan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主治疾病〗 腹胀,腹痛,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    〖刺灸法〗 直刺 1~2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人为“合”。    〖别名〗阴陵穴。    〖穴义〗脾经气血在此会合。    〖名解〗    (1)阴陵泉。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阴陵名意同阴陵泉。    (2)脾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为脾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会合之处,故为脾经合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所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脾经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对外输出的是地部水液,与脾经本身的湿热气血相比,本穴的外传之液体现了水的阴寒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和地部经水以及由脾土蒸发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沉积穴周,经水由本穴渗入地之地部,气态物则循脾经上行。    〖功能作用〗排渗脾湿。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阳陵泉 yanlingquan(GB34)

  【标准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取法】正坐屈膝垂足位,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取穴。

  【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腿深筋膜、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腓总神经在窝上角由坐骨神经分离以后,沿着窝外侧壁到腓骨小头的后下方穿腓骨长肌,分为腓浅、深神经。腓浅神经的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

  【特异性】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八会穴之筋会。

  【功用】舒肝利胆,强健腰膝。

  【主治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膝关节炎及周围软组织疾病,下肢瘫痪,踝扭伤,肩周炎,落枕,腰扭伤,臀部肌肉注射后疼痛;   2.消化系统疾病:肝炎,胆结石,胆绞痛,胆道蛔虫症,习惯性便秘;   3.其它:高血压病,肋间神经痛。

  【刺灸法】    刺法: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深刺可透阴陵泉,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下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阴陵泉穴的功效与作用

三阴交与阴陵泉如何区别应用

三阴交Sanyinjiao(SP6)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阴陵泉Yinlingquan(SP9)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阴陵泉、地机这两个穴位的位置

展开全部


阴陵泉: 内膝眼下三寸,向内约两横指的凹陷处
阴陵泉取穴方法: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地机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五寸胫骨后缘处

阳陵泉穴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阳陵泉,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合(土)穴。八会穴之筋会。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处,并有膝下外侧动、静脉。主治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便秘,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膝肿痛,及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等。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阳陵泉,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 阳陵泉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又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筋之会穴。 历代针灸医家将之列为要穴,亦与其主治有关。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其脉三陷下者炙之,其寒热者,取阳陵泉:”此是治疗胆腑病症。阳陵泉又治筋病,如《录枢.邪气藏府病形篇》有:“……筋急,阳陵泉主之。”《马丹阳天星二十穴歌》:“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阳陵泉又治疗足少阳经体表循行通络上的病变。 由于平素谨遵医经巨典,继承先师吴效仁超群医技,为我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临床中我始终按照祖国医学辨证施针的治疗原则,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得心应手,在不同程度上都收到了满意的疗效,并对较为棘手的顽症痼疾,在某些方面,自己也有独到的见解。现将我二十多年临床实践中对该穴的心得分述如下:阳陵泉穴的取法 本穴取法,历代文献其说不一。《灵枢.本输篇》:“伸而得之。”是让患者将下肢伸直,然后取穴;《针灸大成》:“蹲而取之。”是嘱病人取下蹲姿势再定穴;《中国针灸学》:“坐,屈膝重足……取之。”本人从多年临床实践观察体会,以上方法对于老年人、儿童、体质虚弱者均不适宜。基原因是易发生晕针及弯针。我则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取穴,仰卧时对下肢微屈,在腓骨小头前下凹陷中取之。这种方法取穴病人感到舒适耐久,不易发生晕针、弯针,并容易引起经气,得气快,感传好。 主治范围 (一) 胆腑病证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合治内腑”,《灵枢.四时气篇》:“邪在腑 ,取之合”。胆附于肝,内藏清汁,肝与胆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故肝胆多同病,因湿热蕴结,入侵肝胆,胆汁外溢;或脾阳不运,湿热内阻,胆汁外溢;以及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胆实火等所引起的病证,都属本穴的治疗范围。 (二) 筋的病证 阳陵泉是筋之会穴,为筋气聚会之外。《难经.四十五难》云:“筋会阳陵泉”。故阳陵泉是治疗筋病的要穴,特别是下肢筋病,临床较为常用。具有舒筋和壮筋的作用。 (三) 经脉通络上的病证 依其足少阳经的循行、针感的走向和穴位的所在,循经取穴,本穴治疗本经经脉循行通络上的下肢、髀枢、胁肋、颈项病,以及肝胆火旺,循经上扰的眼、耳、头部病变。 临床应用 (一) 胁肋痛 《灵枢.五邪篇》“邪在肝,则两胁中痛”。 《灵枢.经脉篇》:“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肝与胆相表里,肝脉布胁肋,胆脉循胁里,过季胁,说明胁痛与肝胆的关系甚为密切。故循经取穴,取泻本穴治疗气滞、血瘀以及肝胆疾患引起的胁肋痛效果均佳。《杂病穴法歌》载有:”胁痛只须阳陵泉“。我在临床上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在下列三型的胁肋痛中主要运用阳陵泉穴治疗,尚可辅用其它腧穴。 1. 瘀血胁痛 瘀血胁痛者取泻阳陵泉外,可辅以血会膈俞,配三阴交以活血。跌仆损伤者,尚可取阿是穴。诸穴相伍有通经活络,行血祛瘀之功。 2. 肝郁胁痛 肝郁胁痛者取泻阳陵泉通调气机外,尚辅肝之原穴太冲感肝之募穴期门,以疏肝理气。诸穴相任共奏疏肝解郁、通络止痛之功。 3. 湿热胁痛 湿热胁痛者多与今之胆囊炎有关。阳陵泉、支沟泻之能和解少阳而清热化湿。期门、日月是肝胆之气募集之处,泻之能疏利肝胆的气血。诸穴相任共达清热化湿、疏肝利胆之效。 文献摘要 《甲乙经》:胁下支满,呕吐逆,阳陵泉主之。 《铜人》:治膝伸不得屈,冷痹脚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 《大成》:主膝股内外廉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苦嗌中介然,头面肿。 《图翼》:主治偏风,半身不遂,足膝冷痹不仁,无血色,脚气筋挛。 研究进展 胆囊炎、结石症 据报道针刺阳陵泉可使胆囊收缩。胆总管的规律性收缩,排出胆道造影剂,进入十二指肠。还能促 进胆汁分泌,对奥狄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对慢性胆囊炎、结石症有治疗效应。 肝脾脏疼痛 针刺阳陵泉透阴陵泉,治疗肝脾脏疼痛疗效较好,用强刺激手法,得气后留针10~20分钟,捻转出针。 落枕 针刺阳陵泉,治疗落枕95例,效果很好。 肩关节周围炎 有报道针刺阳陵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6例,效果良好。 调整脑血流量 针刺阳陵泉,对脑血流量有一定影响。对急性缺性中风患者,通过针刺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实验研究,针刺右侧阳陵泉和曲池穴可影响到脑的血流动力学,使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出针后脑血管阻力降低却不明显。而针刺对正常猫的脑血液动力学影响不大。

阴陵泉穴按压疼痛的原因,如何治疗

展开全部


肩痛、腹寒可能会导致你说的情况,按压穴位会发红是正常的啊,你百度一下阴陵泉穴,下面有一个是这个穴位和肩部的关系,这个可能比较大。但是针灸还是要到正规中医院去去做,自己不要乱弄。

艾灸阴陵泉穴能排除体内湿气吗

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主治:①腹胀,水肿,黄疸,泄泻,小便不利或失禁 ②阴茎痛,遗精,妇人阴痛,带下 (3)膝痛

阴陵泉是治疗水肿的要穴,以及治疗一些与脾失运化所致疾病吧

至于除湿气,也有一定效果吧,不过具体要看是肝胆湿热还是湿热蕴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