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羊角功效与用途
用于高热神昏、热毒发斑、癫痫、肝阳上亢、肺热喘咳。现代应用:肺炎、高血压、热痰、扁桃体炎、镇静、解热。
羊角姜的功效及作用
羊角的五大功效:
1.平肝熄风。羚羊角减寒,入肝、心、肺经。主泻肝火,清心肺,它可用于治疗头目眩晕、肝风内动和惊痫抽搐等病痛。
2. 清热镇惊。羚羊角可清热解毒,镇痉安神。
羚羊角的功效与作用哪儿有
羚羊角为常用中药。
【功能】平肝息风;清肝明目;凉血解毒。 清热镇痉,平肝熄风,解毒消肿。(熄风止痉 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高热惊痫,神昏痉厥,子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痈肿疮毒。
【用量】1g~5g。
【禁忌】肝经无热者不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g,宜单煎2小时以上;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生态环境】栖息于荒漠及半荒漠的开阔地区,性喜干旱。以各种植物为食,如梭梭,蒿类、羽茅等。一般边食边行。
【资源分布】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北部的边境地区。
【采收储藏】全年均可捕捉,捕得后,将角从基部锯下。削成薄片,或磨成粉末备用。
羚羊角的功效
羚羊角药用部分是可分为 角基部、通天眼、 尖部三段。它们的结构不同,但功效是一样的。其有平肝熄风,清热镇惊,解毒的功效,可 治热病神昏痉默,谵语发狂;头痛眩晕,惊痫搐搦,目赤翳膜等证。
药材羚羊角有什么作用
中药羚羊角的功效
息风止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息风止痉。止痉作用强,仅次于蜈蚣、全蝎。它又是一个典型的清热药,主要用于肝热生风,尤其是在温热病、小儿急惊风、中风、肝热内盛的最合适。另外对温热病有是一个清热解毒药,在清肝息风同时还解毒,清热解毒。它又是一个平肝潜阳的药,对肝阳化风,阳气抗逆无制出现的也就是早期的肝风内动征象时很适合。所以它主要适合肝热证、热毒证、肝阳上亢这样的肝风内动证。反过来,因为它的寒性强,虚寒性的肝风内动,尽管它息风止痉作用好,比如小儿慢惊风这类也不宜使用。在温热病中可根据卫气营血的不同阶段配伍相应的药或清热解毒药。肝阳化风配伍平肝药。如羚羊钩藤汤,配钩藤同类的,还可配天麻这类的。小儿惊风配清肝热的菊花、蝉蜕这类的。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尤其是兼有肝热重的,它清肝作用好,适合。实际现在它作为普通的肝阳上亢用的不多,因为资源少价格贵,慢性病使用不合适。清肝明目。古代多用治肝热目疾。当代因药材关系也很少用。清热解毒。治疗热毒疮痈,这是大材小用。主要是在温热病中把它的息风止痉、清肝热、清热解毒综合考虑,热毒盛的肝热内盛的痉挛抽搐,甚至神魂谵语才考虑使用。名贵而不做汤剂,避免浪费而研粉末吞服。代用品:山羊角,野生的,现在也是数量不多,也是保护动物,所以也不现实。现在又提出用家养的羊角代替,要研究。治疗肝阳头痛、肝热目疾有人用过,但加大了量,现在息风止痉方面能不能代替还不能做最后认定。
1.清肝息风,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羚羊角主入肝经,有较强的清肝热、息肝风作用。为治疗惊风、癫痫、中风等肢体痉挛抽搐之要药。因其性寒,清热力强,故尤宜于火热炽盛,热极生风之证。如治温热病热邪炽盛,热极动风之高热神昏,痉厥抽搐者,常与钩藤、菊花、白芍药等配伍,即羚角钩藤汤。用治癫痫、惊悸,可与钩藤、天竺黄、郁金、朱砂等同用。
2.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本品亦有显著的平肝阳作用,可与石决明、牡蛎、天麻等平肝潜阳药物同用。
3.清肝明目,用于肝火上炎,目赤头痛。肝开窍于目,肝经火盛,上攻眼目,则致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等症。本品入肝经,善于清泻肝火,故宜治肝火上炎之症。常与龙胆草、决明子、黄芩等配伍,如羚羊角散。
4.清热解毒,用于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本品入心、肝二经,气血两清,有清热泻火、解毒化斑之效。用治热病神昏、壮热、躁狂、抽搐等症,常与石膏、寒水石等配伍,如紫雪丹。用治热毒发斑,每以本品配入白虎汤中取效。
羊角有何医用?怎样配合中草药?有何功效?
平肝,镇痛。用于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及神经性头痛。 加 川芎 加白芷 磨粉 内服吧 具体份量用法不清楚
>复方羊角颗粒的成分及功效作用如何
复方羊角颗粒,平肝、镇痛。用于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也可用于神经病。
成份——羊角、川芎、白芷、制川乌。
注意事项——肝大、肝风患者不宜使用。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8g,一日2~3次。
羊角在医学上的作用
羊角主治 1、气逆烦满。用羊角烧研,水送服一匙。 2、吐血喘咳。用羊角(炙焦)二枚、桂末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小匙,糯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3、小泄多时。用羊角一枚,以白颀 末填满,烧存性为末。每服二钱,水送下。 4、跌打伤痛。用羊用灰拦沙糖水,放瓦上焙焦,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同时以热酒高干要揉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