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育儿网

怎样给孩子立规矩 父母怎样给孩子立规矩

怎样给孩子立规矩

《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德国哲学家弗罗姆说:“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风纪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世界。”
再好的母亲也无法替代父亲的角色,因为父教与母教是不同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规则教育。与孩子交往时,母亲更多的是与孩子进行身体接触和语言交流,父亲则多是通过运动和孩子进行游戏交流。在游戏规则方面,母亲倾向于迁就孩子,而父亲则更注重“立规矩”。也就是说,孩子会从父亲这里知道什么是规则,孩子会观察爸爸怎样面对出言不逊的人,怎样面对挫折、化解危机,然后进行模仿。
第二,形成性别意识。父爱对男孩和女孩的性别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影响。男孩会模仿父亲的角色和行为,形成自己的性别特征。女孩往往从父亲身上找到未来生活的参照,青春期的女孩甚至会把父亲作为未来丈夫的标准。
现在,很多家长都担心影视娱乐节目会对孩子的性别意识造成影响,“伪娘”和“假小子”会让孩子分不清男女。美国父亲角色研究专家罗斯·派克认为,如果父亲在家中是果断的、具有支配性,男孩往往表现出高度的男性化;如果父亲在家里表现比较软弱,而母亲具有支配性,男孩会表现出更多的女性化特征。
小学阶段,是孩子性别意识形成的初期,爸爸的作用最为关键。要多带孩子到户外运动,多鼓励男孩的冒险精神和勇气。对女孩来说,爸爸的言行、待人接物的态度,都会对女孩今后的社交能力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怎样给孩子立规矩

我怎样给孩子立规矩

其实孩子学习好不好,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孩子有没有“德行与责任”观,有责任心的孩子就会主动学习,因为他把学习看作是自己份内的事,他学习是为了自己而学,不是为老师、学校、父母学。主动学习的孩子学习一般都不会差,或者说即将暂时差也不会一直差下去。二是孩子对学习有没有兴趣,这是孩子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而德行与责任观、学习兴趣都离不开家长的培养。
幸福家族第133期学员李Q
不同的孩子成长在不同的环境他会养成不同的规矩,而每个孩子其实都会接触不同的场合,到底
孩子会不会在不同的场合下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和场合的需要,这要求做父母的去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我孩子的规则意识就不是很好。主要表现在学校,上课时纪律差,总想与別的小朋友说话,为此老师没少跟我告状;学校有活动需要站队时,要求快、静、齐,他也管不住自己,总是让老师操心。他在班里相对年龄比较大,可他的行为还不如比他年龄小的同学,这让我和爱人很着急。最近我们也在反思,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那么我们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我和爱人的脾气都比较好,因此,有时对孩子的很多行为觉得没必要要求,
久而久之,孩子的很多行为就没有了约束,导致了他在很多场合下自我约束的能力就比较差。另外,
所以,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定立一个家规。
其实,在孩子上课爱讲话问题刚出现时,我们就曾经定立过一个有关学校行为规范的家规,而且为了好记,我还专门把它编成了顺口溜的形式。但直到昨天与薜老师沟通完后,我才意识到,
这个家规学校篇的定立其实是我们急功近利的表现。如果孩子在生活上的习惯不改,那么直接要求学习习惯,对孩子来说是不可能的。
而且,针对学校习惯定立家规,对于我们家长来说,很难监督执行。反而使孩子容易钻空子,养成更不好的习惯。于是我对郑老师所讲的“有德必有才”这句话就更有深刻的体会。
立规矩,实际上就是定立一个人的行为规范的原则,对于一个家庭的规矩,是给家庭每个成员定的,要遵守平等、尊重的原则,要让孩子觉得公平,而非针对他一个人。首先我要对孩子充满信心,
对所有定立的规矩,不仅大人可以坚持做到,孩子也是一样。
让孩子坐下来和我们一起来商量规矩应该在哪些方面制定,具体应该做到哪些。让孩子参与的过程,实际上是孩子形成正确思维的过程,只要形成正确思维,在规矩的实施时,只需要加深印象就行。另外,也让他对其他家庭成员进行监督,让他觉得公平,也让他有坚持不懈的信心。这次规矩的制定主要关注生活方面,这样,我们一家人就可以互相监督,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则意识,在不同的场合都应该有相应的行为。
另外,如何放手把责任还给孩子。上周我的做法是规定好的当天的事情提醒孩子一定要当天完成,但是孩子做事很拖拉,总是先玩,不到最后一刻,不做该做的事。因此经过与薛老师的沟通,我在反思,我到底是放手了,还是撒手了?把握原则和道德责任底线,规定好每天必做的事情,这是原则问题,同时,不伤害自己和他人,不妨碍别人。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但为了避免让孩子再拖拉,
我觉得应该给他适当的帮助,
把每天必做的事情列表,建议他每天一回家就开始做,如果在9点半之前做完该做的事情,就可以跟爸爸下几盘棋,或者跟我玩一会儿游戏作为奖励。如果,做事拖拉,在该睡觉时还没完成,就帮助孩子总结拖拉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做事三心二意,还是因为没有合理安排,根据具体问题分析原因,并且表示对孩子的信心,相信他第二天一定会有进步。
时刻牢记平等、尊重,需要时给予帮助,建议时卓有成效。

怎样给孩子立规矩

父母怎样给孩子立规矩

想立规矩,首先父母要端正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原则问题绝对不可侵犯,一些小问题只能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孩子也需要自尊心和面子

怎样给孩子立规矩

怎么给孩子立规矩?

第七,立规矩的时候最好能把孩子不遵守规矩的后果明确告诉他。比如,明明吃饭磨时间,妈妈一起床就要告诉他:30分钟吃完,否则端走。吃饭中途,可以提醒他一次,告诉还有多长时间。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比如按时吃完,给点奖励。不按时吃完,取消某个优惠。 第八,给孩子树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他遵守,反而会让他糊涂。 第九,立规矩,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他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他的态度,却会让他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 第十,实在复杂或者讲不明白的道理,应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这是咱们家的规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第十一,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 第十二,所有的规矩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父母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第十三,规矩不是绝对不能够打破的,在孩子的要求下,偶然“放宽政策”——比如,以零食代替正餐、中午看一场电视、晚睡一个小时,等等——会减轻压力,让孩子更加自觉地遵守规矩。相信孩子,不要以为偶然的一次“放纵”就会养成什么坏习惯(从数学角度来看,一次不足以称为习惯;习惯是多次积累的后果)。 第十四,有些事情,可以放手让孩子亲自体会一下“放纵”的后果。Sam三岁后的那个夏天,有一阵子他要求每天吃两次冰激凌。我对他说冷饮吃多了会不舒服,他不理解。我就依着他每天吃两次,一个星期过后,他开始咳嗽、流鼻涕,还吐了两次清水,说他“难受、不舒服”。我告诉他这就是冷饮吃多了的后果。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要求过一天两次冷饮,而是主动约束自己,只吃一次。

如何给孩子定规矩

家长订立规矩,须留意以下几点: 以爱为基础:家长在订规矩时,必须以爱为基础,当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爱时,自然会 更乐意接受家长所订立的行为规范。 配合孩子的发展:家长所订的规矩,必须要配合孩子的能力和发展阶段,切忌要求过多及过高。 违规后果:制定规矩时,必须同时与孩子制定违规后他相应要承担的后果,例如:以哭要挟家长买玩具的后果,就要立刻取消他与家长外出活动的权利。 简洁及明确:所订的规矩,必须简洁及明确,让孩子清楚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例如告诉孩子:“发脾气时可以打枕头,但不可以打人(包括父母)及摔东西。” 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让孩子学习自主,所以家长应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以便孩子明白及信服规范。 孩子的选择范围要看孩子的能力而定: 对三岁的孩子,家长可以让他选择:“你选择是长针走到5字时要吃完饭,还是长针走到8字时要吃完饭?” 对五岁的孩子,家长可以让她选择:“你选择做完一个补充才开始玩一个钟,还是玩完 半个钟之后,再做三个补充?” 讲得出,做得到:规矩订定后,家长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立场坚定,切实执行。 讲得出,做得到,如果家长自知不能紧守原则的话,或是不能实行的,就不要订了。 规矩清楚,赏罚分明:如果孩子的不当行为不会影响他人,父母应不予以理会;而不当 行为停止时,便应立刻嘉许孩子。但如果这不当行为会影响他人或造成严重后果,父母应命 令孩子立刻停止,并予以惩罚。 不断调整:家长要因应孩子的成长而不断调整所订的规矩,如果孩子表现出的自控哪里较大,可以让他有较大的自主空间,让他更能从中建立自控的反射功能。

怎样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建立规则

 尊重孩子的规则 他才能学会尊重别人的规则    人是需要边界的,这样才能分出你、我,区别出你的、我的。马丁·布伯写过一本书《我与你》,他认为假如没有边界,那人与人的关系就是“我与TA”的关系,而这个“它”是没有生命的,没有自己的幻想性的一个人。意思就是自己没有把对方看成一个有独立意识,有着独特人格特质的人,而只是一个“印象”,不是活生生的人。晓建妈妈只是把小建看成是这样的一个“印象”,而并非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个体。假如一个孩子在内心中没有建立起人与人相处的规则,那他就不会有尊重,也没有自由,也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感。    我认识的小朋友东东,喜欢到爸爸妈妈的房间玩,并且时常像寻宝似的,翻翻抽屉里的东西。这天,东东找到了爸爸的U盘,玩腻之后把它扔到了水里。这下可给爸爸制造了大麻烦,那里储存了很重要的资料。爸爸终于意识到,必须要给东东建立适当的规则了。    爸爸郑重的告诉东东:进入爸爸妈妈的房间需要敲门,而且不能随便翻里面的东西,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如果再随意翻东西,爸爸将会惩罚东东,不许东东看喜欢的动画片,东东答应了。不过刚开始记不住,他又闯进了爸妈的房间。爸爸什么也没说,只是到了动画片时间,关上了电视。过了几天,东东在饭桌上提出一个要求:“以后爸爸妈妈进我的房间也要敲门,没有我的允许,不许动我的玩具箱。”爸爸妈妈笑了,并承诺尊重东东的要求。有意思的是,自此以后,东东不仅做到了进爸爸妈妈的房间敲门,还改正了在幼儿园随便拿小朋友东西的坏习惯。因为,他感受到了人与人相处的规则,学会了尊重他人。

从小就要给孩子立规矩,越早越好,父母该怎样做

如今的家庭教育有一个现象,就是教育的滞后性——很多家长总是等到孩子出了问题,才开始着急,开始想解决办法。

其实,孩子的成长都有各个关键期,比如3岁、7岁、12岁。等孩子过了青春期之后,家长的管教就更难了。如果等到那个时候,孩子无法无天而父母管不了的时候才着急,真是悔之晚矣。

所以,规矩一定要从小培养,越早越好。怎样能让孩子懂规矩、守规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家长自身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将来成为一个懂规矩、守规矩、人格健全、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的人;而没有任何一个家长愿意孩子成为一个不懂规矩、不守规矩、遭人厌弃、无益社会的人。

这个愿望是美好的。但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培养、要引导,这需要家长的坚持。不培养不引导,好的行为习惯不会自然形成。所谓“树大自直,孩子大了自然就懂事了”的认识,要么是糊涂,要么是懒惰,总归是一种放弃责任的态度。

只要家长真正重视起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具体操作就好办了,方法有很多种。

家长要给孩子做示范。带孩子过斑马线、开车带孩子外出,家长遵守交通规则,孩子就会跟着学、跟着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别人,注意顾及别人的感受,不损人,不伤人,孩子也会跟着做。

不要生硬地禁止孩子,而要给孩子讲规矩、讲道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什么该做?为什么不该做?要给孩子讲明白。孩子可塑性强,家长讲明白了,孩子听进去了,就会照着去做。平时不给孩子讲道理,遇到事情一味地指责孩子,孩子不明就里,就免不了还会做错事。

规矩要训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理讲清楚了,这只是第一步,还要实践、实行,具体去做,就是要训练。一遍又一遍,家长要有耐心有韧性地坚持,直到变成了孩子自觉的行为习惯。这样,好的行为才能扎根,终生受益。

孩子做对了,家长要及时、认真地予以表扬或奖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同样,孩子做错了,家长要当即、严肃地给予批评或纠正,并且要讲清楚批评的缘由。如果做对了不及时表扬,孩子就得不到鼓励;做错了不及时批评,就是对不良行为习惯的默许纵容。久而久之,孩子怎能明是非、辨对错、树规矩、走正道、成人成才呢!

帮助孩子树立规矩意识,方式可灵活。比如,经常与孩子谈心,或经常全家一起谈话,在谈心谈话过程中渗透正确的是非观;与孩子做游戏或参与孩子的游戏,在游戏中帮助孩子建立规矩意识;聆听孩子关于某件事情的描述与评判,在聆听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施行教育;引导孩子关注外界事物,在关注过程中施行教育等等。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以孩子能够愉快地接受为原则。

如何有效的给孩子树立规则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精心苛护,孩子的好奇心是认识世界的前提,孩子的自制力很差,需要家长的管束,孩子的成长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程度,要想给孩子立下规矩,家长本身就必须身先为范,否则就会半途而废。
父母先按规矩做事,然后再教育孩子按规矩办事,孩子就会养成好习惯。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