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育儿网

6-12岁儿童语言表达特点 0至6岁正常儿童的言语发展

语言表达的特点

语言特点,就是从作者的语言去赏析嘛。 记叙文的话,有的作者语言华丽,有的作者语言朴素。议论文呢,就有的作者语言严谨,有的人是语言简洁。不同的语言所表达的效果就不同。 比如高中课文《荷塘月色》,朱自清的语言就比较生动形象,尤其是第三自然段的描写荷塘的景色,是细腻而不失自然的。 那么这段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效果就是各异让人从视听等感知器官体会,让作者眼中的荷塘更加生动形象。

6-12岁儿童语言表达特点

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一、19-21个月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1、语言理解方面

  这一阶段,您的孩子将越来越“善解人意”,因为他能理解的词越来越多,可以说是“与日俱增”,每天都在增加词汇量。除了名词以外,他还可以听懂很多描述事物特征的形容词,如“热、漂亮、脏”等等。对于一些描述方位的词语。如“在里面、在外面”等,他也能理解。那些描述日常生活基本动作的词语,他已经全部理解了,比如“坐、看、吃、睡、打开、关上、拿、走”等等。有趣的是,从这一阶段开始,他能摆脱情景单独理解您的语言了,如您什么都不拿对他说“来,我给你梳梳头”时,他也能准确地理解。

  另外,这一阶段他开始不断地向您提问。他总是要您告诉他各种事物的名称,问您“那是什么|”、“那叫什么”等问题。这实质上是他在学习语言。这个时期是他掌握词语的第一个关键期!

  2、语言表达方面

  这一阶段,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发生质的飞跃 。他以每个月平均说出25个新单词的速度发展着。这种掌握新词速度猛然加快的现象,我们称为“词语爆炸”。许多母亲都有这种突然的感觉:孩子怎么一下子会说许多词语了呢。另外一个大的变化就是,这阶段您的孩子将说出由两个单词组成的句子来,这就是我们说的“双词句”。如果他会说“走——再见”、“大狗狗”、“苹果——削”等。这些话听起来就像我们发电报时所用的简略语句,因此,又被称为“电报句”。

  还有一个重大的进步,就是他开始学会使用否定和疑问的表达方式,他开始用“不——睡”、“不——奶”等语言来拒绝您,也会用“哪儿”、“什么”来问您一些问题。

  总之,这一阶段是孩子语言发生重大进展的关键期。您一定要把握好本阶段的语言训练。

  二、父母指南:告诉孩子一切

  这阶段您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一个“ 勤学好问”的人。他不断地问您“ 这是(什么)?”等,不断地想知道事物的名称。他很喜欢跟您一块儿坐着“看书”,跟您谈书中的图片。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 :主动告诉孩子,把所有他感兴趣的东西都不厌其烦地告诉他!当然,您要适当考虑他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6-12岁儿童语言表达特点

0至6岁正常儿童的言语发展

一般6个月会咿呀学语、有不同哭声;12个月会指东西、摇头,会叫爸爸妈妈;15个月逐渐学会爸爸妈妈外的两个字;18个月能知道家庭成员;24个月词汇量扩大,但还不流利,知生人(25%);3岁能正确用词,会2~4个字句子,会短语,流利,知生人(75%);4岁时能分别过去时,可以描述故事、事情,知生人(100%);5~6岁后语言发育速度渐慢。 1岁时会说一个单词,2岁能理解约400个字,3岁时约1000个字,4岁约1600个字。 会话的能力是先理解后表达,先名词、动词,后代名词、形容词、介词、助词。 评价语言发育应考虑听觉、发音器官及大脑的功能。

6-12岁儿童语言表达特点

0~3岁与3~6岁儿童言语发生的特点有何不同?

前者孩子的语言跟不上思维的有时候说话会颠倒表达得不太清楚 但是后者已经是发育的很好 表达自己很流利的

高尔基 的《童年》的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童年》是一位无产阶级文学导师的生活自传的“童年部分”,它是一个已经成为无产阶级斗士的人重新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结果”。当然,很多童话以至少年小说都是成年作家写的,但《童年》显然和它们不同,它绝不是一本儿童读物,“儿重视角”之于《童年》只是一个技术手段问题,它所展现的并不是儿童世界,而是一幅完完全全的小市民生活图画。高尔基通过童年阿廖沙告诉我们的,是19世纪末俄罗斯低层市民生活及思想的真实:庸俗、自私,无聊、无奈,虔诚、怀疑、亵渎和无尽的困难。以及这一切灰色当中不寸闪烁的爱的火花。 和现代派小说惯用的”儿童视角”不同,“阿廖沙视角”没有统领全书,而只是在某些细节才起作用。通篇来看,“童年阿廖沙”是由成年的“我”来回忆叙述的。因此,《童年》根本上是一部传统小说,用的依然是全知全能视角,少有现代派小说的痕迹。从阅读经验来看,该小说似乎是把一些小市民的故事压缩编织进一个少年的经历里,而各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却很少,缺乏艺术的有机性、完整性,这一点,高尔基自己也有察觉。在给罗曼·罗兰的信中,他写道:“我个人觉得,书写得不成功,有点乱,缺少内在的协调,读起来,觉得太急于交代,所以许多地方描写粗糙,不完全,语言不够精练。” 但这并不是说《童年》不是一本优秀小说,由于成功运用了典型概括等艺术手法,由于以童年之心再现市民庸俗生活的庸俗、苦难,小说具有异常强烈的感染力,能使任何一个经过苦难的仁慈心灵唏嘘不止。不算长的篇幅内,出场人物众多,却大都个性鲜明,“外祖母”的形象、“母亲”的形象,甚至于凶恶、冷酷的“外祖父”的形象,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又不失真实和丰满。在性格的生动性、完整性上,《童年》较后来的一些概念小说要高出千百倍。它能让人读后为“好人遭厄运”鸣不平,也会因“恶人”(如“外祖父”)身上存在的人性的复杂而顿生怜悯。

幼儿言语发展有和特点

    幼儿(1岁至5岁)言语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一、由简单到复杂。

    例如,从开始的单字“妈”“爸”“狗”“树”逐渐过渡到双音词语,“姐姐”“鸭子”“汽车”;在进入多音词组“拖拉机”“肯德基”“巧克力糖”“人民公园”“蓓蕾幼儿园”“大光明影剧院”等等。

    二、由词语与事物一一对应到变通灵活组词(其中有一个质的飞跃)。

    诸如,先前学会的能在天上飞行的禽类都指认为“鸟”,当幼儿还没有识得落在湖中的野鸭时,便高叫“水鸟!”便是学语期的一个大的飞跃。又如,孩儿学会了1到10的数字,又学会了一层的平房,当他遇着高楼时,他指着高楼说“妈妈!你看那是七层房”。由此可见,他言语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从形象词语向抽象词语转化。

    比如,从山水楼台、兄弟姐妹、太阳月亮、戏剧电影等具体形象的物体词语,开始向“可以”“一定”“可能”“大概”“差不多”“不大可能”“有...又有”“因为...所以”“但是...却”等抽象词语过度。

    四、有零星分散的言语开始组织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类如,从用连贯的词语来讲故事,慢慢采用自己的言语表达节日逛乐园的经历。或者,看着影视海报,能够讲述自己看过一场电影的故事情节等等。

    简而答之,仅供参考。

语文语言表达的“特点”有哪些?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幼儿言语发展有何特点?

特点:
1.在语音方面,声母和韵母的发音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幼儿期是儿童学习语音的最佳时期。
2.词汇的数量不断增加;词汇的内容不断丰富;词汇类别不断扩大;
积极词汇(主动词汇)不断增加。
3.从语言实践中逐步掌握语法结构;语言表达能力有进一步发展。
4.从外部语言(有声语言)逐步向内部语言(无声语言)过渡,并有可能初步掌握书面语言。
表现:
1.词汇的数量不断增加;词汇的内容不断丰富;词类的范围不断扩大;积极词汇(主动词汇)不断增加。
2.从言语实践中逐步掌握语法结构;言语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3.从外部言语(有声言语)逐步向内部言语(无声言语)过渡;并有可能初步掌握书面言语。
词汇的发展(一)词汇数量的增加 词汇的数量增加很快。
(二)词汇内容的丰富和加深 不仅词汇数量增多,而且词汇内容丰富和加深。逐步掌握一些抽象性、概括性较大的词。
(三)词类范围的扩大 所掌握的词类范围在不断扩大。除名词、动词、形容词外,逐步掌握和应用关系词。
(四)积极词汇的增 长
(五) “造词”现象 在3-5岁儿童词汇的发展中,可以看到一种自造新词的现象,这跟词汇的贫乏和误用分不开的。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也表现在语法的掌握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上。
入学前,儿童掌握语法结构需经过如下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3—1.10)开始掌握单词句,以后掌握由两个单词组成的句子。
第二阶段(1.10—3.0)掌握合于语法范畴的一些基本类型的简单句和复合句 。
第三阶段(3.0—7.0)实际掌握和运用各种语法范畴,能在言语中反映事物的逻辑关系。
1.内部言语是一种无声的言语(默语);
2. 内部言语是一种简略的、压缩的言语;
3. 内部言语是在对话言语、即外部言语或有声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
内部言语是从学前期开始产生的,它是在儿童外部言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逐步派生出来的。它的原始形态或过渡形态是一种介于有声言语和内部言语之间的言语形式,即出声的自言自语。
怎样正确理解自我中心言语现象
(皮亚杰)
第一,自我中心言语是一种非社会性的言语,是儿童特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唯我思维)的表现。
第二,自我中心言语和社会化言语是互相对立的,只有儿童到了7―8岁时,自我中心言语才逐渐消失,而让位于社会化的言语
维果斯基
所谓自我中心言语,实质上,是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中的一种过渡形态。是由言语的交际机能向言语的自我调节机能转化中的一种过渡形态。这是人的言语发展中的一个新的质变,是真正人的意识的开始。
儿童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如拼图作业或修理玩具),有两种自言自语的形式:
1. 游戏言语 这是一种行动的伴奏,即一面动作,一面嘀咕。
2. 问题言语 这是困难在言语中的表现。它由一些压缩的词句组成,表示惊异、困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