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育儿网

小班自然角观察随笔 幼儿园小班观察笔记怎么写?

小班观察笔记(乐于助人)

今天,我和妈妈去高邮看望生病住院的爷爷。
在路上,我看见了一位年旬七十的老人在文峰服饰广场前,跪在地上,胸前还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各位父老乡亲们,我是一个哑巴,来自山东。因为儿女不孝,把我和孙女丢在外面。我的孙女今年只有十岁,还没有读书,现在又面临双目失明的痛苦,现在急需一笔钱做手术。请各位父老乡亲行行好,救救我们吧!”看着这一袭破衫的爷爷,盯着这出自肺腑的话语,我双眼模糊了。于是便向妈妈要钱救助这位老人,可是妈妈却说:“这些人都是装的,我们救助他,你爷爷现在在医院里住院,谁来救助我们呀?”看来妈妈这边是要不到钱了,我偷偷地将今天奶奶给我买衣服的五十元钱悄悄地塞进了他面前的破碗里。

小班自然角观察随笔

观察笔记

观察笔记就是当你观察物体时,记录下的(特征什么的) 观察日记是你看完物体后做的一个整理,或者是观后感之类的

小班自然角观察随笔

幼儿园小班观察笔记怎么写?

观察背景:最近几个下午,总发现几个宝宝的鞋子反着穿着,每次在老师的提醒下,有的宝宝很快换过来了,可有的宝宝无论怎么换,穿到脚上后鞋子还是反着的。小班的宝宝认识能力较差,鞋子的反正分辨起来确实有难度。所以,培养宝宝正确区分鞋子的正反是关键,掌握快速穿鞋子的技能是最重要的。

观察实录一:

前天下午,君儒从厕所出来,鞋子反着穿着,我提醒他:“君儒看一下你的鞋子怎么了?”他马上意识到穿反了,并且坐到椅子上,立即换了过来。紧接着,承泽也跑到我面前问我:“老师,你看我的鞋子对了吗?”我说:“你自己看看啊!”(其实,承泽穿的是对的)他便走开了,可没想到他回去后,竟然把正的又换成了反的。很明显,他们对鞋子的正反根本分不清。

观察实录二:

今天下午,我刚到幼儿园,就发现文轩的鞋子反着穿着,我说:“文轩,你的鞋子反了,快换过来吧,”他把两只鞋子一起脱了下来,在那儿比划了半天,可穿到脚上的却还是反着的。

观察分析:

由于现在的宝宝在家都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忙于工作,爷爷、奶奶溺爱孩子过渡,在家样样事情都包办代替,至于衣服怎么穿,鞋子的反正,那是大人的事,宝宝只管像木偶似的等着就好,所以致使他们的自理能力较差。

实施措施及效果:

面对宝宝的情况,首先,我想到了一首学过的儿歌《鞋宝宝》,儿歌的内容就是教宝宝如何区分鞋子的正反,对宝宝是否穿对鞋子帮助很大,于是我把这首儿歌运用到了生活中,我先是在黑板上画了一双鞋子的示意图进行了讲解,区分;然后,用一个宝宝的鞋子做了演示,宝宝们也一边把小脚并拢,一边念儿歌:“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穿对了,高兴头碰头,穿反了,生气背对背。”我还让宝宝相互检查,看一看鞋宝宝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我看见宝宝都认真的检查起来,嘴里还说着:“高兴了”“生气了”,我还对在幼儿园午餐的平时经常穿错鞋子的宝宝单独讲解,教他们怎样检查自己的鞋子,怎样让鞋宝宝高兴起来,宝宝们都很感兴趣,也表现的特别兴奋。为此,我还让宝宝们进行了穿鞋子比赛,通过活动,宝宝们不仅能分清鞋子的对错,还大大提高了穿鞋子的速度。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宝宝感兴趣的儿歌、故事、歌曲等,只要我们把它们正确的运用到生活中,要比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说教效果要好的多。所以,我们老师平时就要懂得学以致用,这样既有利于宝宝们快速掌握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许多行为习惯!

小班自然角观察随笔

求观察笔记?

科学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有意思的观察活动,豆类是怎样发育成长的。李老师知道后,要我们把观察到的用日记的方式写下来。

我观察的是黄豆,首先把黄豆用水浸泡,两天后它就有小芽从侧边长出,然后我把它拿出来,放入湿润的纱布中,慢慢等它长大。

又过两天,它的芽越长越长了,在芽的后面还长出了根须,像一个小老头,可好玩了。每天回到家里我总是第一个去看它,看看它又有什么新变化。现在它整个变了样,连颜色都变了,成了绿色的了,在两片豆瓣的中间长出了一枝新芽,它的根须也越长越密,根须的颜色也变深了,成了土黄色。妈妈说,黄豆芽长成现在这个样子不会在有太大的变化了,如果想要它继续生长就要把它种进土里,它才能茁壮成长。

看着我的种子从一颗小小的黄豆,长成了一株植物,心里非常高兴。它是我亲手种植的第一株植物,我终于亲眼看到了它的生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观察的乐趣。

奶奶买来的绿豆相当好,一个个绿豆穿着暗绿色的外衣,中间的白牙线,好像是它们紧闭着的小嘴,那粉嫩的小芽就将从这里吐出来。

我将绿豆放进凉水里浸泡,每天都给它换水。第一天,绿豆还是那么硬,好像没有什么变化。第二天傍晚,发现绿豆有一点鼓胀,一个个像胖乎乎的孩子,外衣由深绿色变换成了浅绿色。第三天,我看见从紧闭小口中吐出了小米粒般的嫩芽。第四天小嫩芽渐渐长大了,像在水中游泳的小蝌蚪,真的好看极了。第五天,嫩芽长得特别快,有的都有七、八厘米长了,还有的将外衣脱下长出了十来条长短不一的根须。这一天,我还发现它们的茎上长出了鹅黄的小叶片,慢慢地,变长变绿。我知道,我养育的绿豆芽终于成功了。

虽然我试种的绿豆芽没有市场上的粗壮,但毕竟是自己亲手养殖的,而且,没有加入任何生长剂,可以说是正宗的绿色食品。因此,家里人都说味道鲜美,特别好吃。我听了,更是特别高兴,特别开心。

写猴的观察笔记

XX年11月14日 星期日 天气:晴
我最喜欢猴子,它在动物中恐怕是最聪明的。当我们来到它们跟前时,一只猴子用明亮的眼睛盯着我们。它的长相很奇特:一个很小的鼻子向里凹着,一张凸起的小嘴发出‘吱吱’的叫声,浑身的毛不但亮而且黑里透黄。小耳朵竖着,两只小爪子不时挠着头皮,做出怪模样,使人发笑。我掏出一块面包丢给它,不料,它没有接,只是先用爪子试探了一下,又缩了回去,还用眼晴看看我。过了一会儿,它抓起面包,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完后又用央求的目光看着我,伸出爪子向我要吃的,于是我又扔一块糖给它。它迅速地剥开糖纸,放入口中大嚼起来。读了这篇片段作文,小猴子的可爱的形象会栩栩如生地展示在我们面前。所以产生这样感人的效果,是由于小作者从静态——外形样子,动态——生活习性两方面仔细观察,认真描写的结果。

  在描写外形样子的时候,作文先用“长相很奇特”一句,概括了总印象,然后依照次序描写了它的凹着的鼻子,凸着的小嘴,黑里透黄的毛色和不断挠着的小爪。读到这里,我们一定会对小猴子产生喜爱之情。然后笔锋一转,写了小猴子吃面包的情景。作者扔给它一块面包,小猴子先是“没接”,只是用“爪子试探”,还用眼睛看着我,最后才是“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这样一步步地描写,写得细致,写得具体,产生了感人的效果,也把小猴子可爱之处,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了。

关于叶子的观察笔记

今天我用放大镜观察了一片树叶。
它的形状像一个卵,表面很光滑,可边上像锯齿一样。它正面深绿,反面浅绿,这是为什么呢?我就上网查了一下,是因为叶子的上面和下面都有一层明表皮。上下表皮中间的部分有叶肉,叶肉里面有许多叶绿素,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加工厂。正因为叶子含有许多叶绿素才是绿色的。叶子正面每天都接受阳光照射多也就绿,叶子反面细胞排的比较松散,空隙大,叶绿素也少,所以叶子反面的颜色比较浅。
这次观察,我知道了叶子正反面颜色不同的原因,我非常开心!

班级感动平台:自然笔记记录 400字以上

我们一直在丰富班级自然角的植物,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自然角的植物越来越多了,变成了走廊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每天餐后散步时,我们都会去植物角看一看,“今天小植物有什么变化?”“哪些植物开花了?”别看我们是小班的孩子,我们观察得特别仔细。今天在植物角里孩子们又有新的发现了……
今天和往常一样餐后带着幼儿去散步,走到自然角我们停了下来,看看今天小植物的变化。突然有个声音传来:
“曹老师,这是什么?这一盆怎么没有花?里面都是泥土。”皓皓对我说。我说:“这一盆里也有花只是还没有长出来呢,老师在泥土里面播种了一
些小种子,等小种子长大了,就会有好看的花长出来的。”
皓皓问:“是什么种子?会开出什么样的花?”他用好奇的眼神看着我,其他的孩子也向我投来一样的目光。
看到大家的求知欲这些强,我便拿出了一粒种子给小朋友看。马上有幼儿说:“老师,我知道这是花生呀,我在家里吃过的。”
我说:“你们知道吗?这一粒小小的花生如果放在泥土里,每天给它浇水,花生在泥土下喝饱了水,就可以发芽,长成小花。”
又有小朋友问:“老师为什么这一盆里种了种子怎么还没发芽啊?”
我说:“种子长大需要一个过程,就像小朋友成长一样,不是马上就能长大的,而是多吃饭、对锻炼,一天一天的慢慢长大。种子如果每天都能喝到足够的水分和充足的阳光照射,它也会慢慢的长大的。”
从那天以后,每天餐后散步孩子们都会特意的来看看这颗小种子,给它浇水、给它阳光照射。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终于在第四天种子开始发芽了,孩子们看到了特别的开心。从此以后班级里的幼儿对植物角关注的越来越多了,很多小朋友还会从家里带来一些小种子种在班级的花盆里。
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幼儿对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也很感兴趣,需要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仔细观察,并在恰当地时机给予相应的指导,就会萌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求知欲,以此不断地丰富幼儿相应的知识。。。

观察日记大全

生活中有许多让人难忘的事。其中,有一件事使我最感动,最难以忘记.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前的事,在那天早晨,我独自一人去爷爷家,我迈着轻松而又愉快的脚步来到了车站,阳光明媚,温暖的阳光洒在屋顶上,汽车上……金光闪闪。“呀,今天的天气真好,我到了爷爷家后可以……”“嘟嘟”一个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考,我抬头一看,哦,车来了,我上了车,车上十分的拥挤,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个站脚的的地方。“嘟嘟”车开了,车在路上飞驰着,一站,两站,三站……车门又开了,上来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只见那老人拄着一根拐杖,艰难地上了车。司机一看说:“谁给老人让个座”。老人走到了一位青年小伙的跟前,站了下来,可小伙子视而不见,车开了,在上大桥时,突然一个急刹车,老人向后退了两步险些跌倒,她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小伙子仍然一动不动,有几位乘客用不满的神情看了看他。突然,“老人家,你到这儿坐。”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人们寻声望去,原来,说这句话的是另一位老人。我仔细地端详着他,在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有着几道深深的皱纹,“来吧!”老人顿了顿脚,说“好吧”,另一位老人站了起来,走到门口,有几位乘客被老人的行为深深的打动了,便起身给老人让座。老人不经意的回答了一声:“不用了”。所有的乘客都大吃一惊,接着就是一阵沉默……车仍在行驶,车站到了,这位老人下了车……
世界上竟会有这样的老人,自己已经很苍老了,却把座位让给了更需要的人,多么高尚的行为呀!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我想:老年人都能如此,而我们红领巾呢?我的眼眶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