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是多少岁
婴儿:人初生。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襁褓是指多大的孩子?
襁褓 qiǎngbǎo [swadding clothes] 襁保,襁葆。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后亦指婴儿包。亦指未满周岁的孩子。 昔成王年幼,越在襁保(褓)。——《后汉书·桓郁传》
襁褓;孩提;总角;及笄。都是几岁?
襁褓 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 2—3岁的儿童
垂髫 幼年(又叫总角)
豆蔻 女子13岁
及笄 女子15岁
总角是十一二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加冠 男子20岁(又叫弱冠)
而立之年 30岁
不惑之年 40岁
知命之年 50岁
花甲之年 60岁
古稀之年 70岁
耄耋之年 80,90 岁
期颐之年 100岁
襁褓解释一下
襁褓qiǎng bǎo亦写作“襁緥”、“襁保”、“繦緥”。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
中文名:襁褓
外文名:qiǎng bǎo
属性:词语
解释:包裹婴儿的被子
古代称谓:泛指1岁以下幼童。
词义延伸:包裹起刚出世的孩子
襁褓是什么意思?
qiǎnɡ bǎo 亦写作“襁緥”、“襁保”、“繦緥”。本意是包婴儿的被、毯等。后来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背负小儿用的布兜和系带。旧说长一尺二雨至二尺,阔八寸左右。 《论语.子路》:“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臣青子在繦緥中,未有勤劳,上幸列地封为三侯。” 张守节《正义》:“襁,长尺二寸,阔八寸,以约小儿于背;褓,小儿被也。” 《史记.蒙恬列传》:“昔周成王初立,未离襁褓。” 《汉书.宣帝纪》:“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 《后汉书.桓荣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褓。” 《玉篇.衣部》:“襁,襁褓,负儿衣也。织缕为之,广八寸,长二尺,以负儿于背上也。”
襁褓是什么意思?
襁褓[qiǎng bǎo]
[解释] 襁保,襁葆。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后亦指婴儿包
昔成王年幼,越在襁保(褓)。--《后汉书.桓郁传》
襁褓( ) 半百( ) 指代的年龄
襁褓,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古代泛指10岁以下幼童。
半百,顾名思义,就是一百岁的一半50岁。
耄耋老人是指多少岁?
耄耋老人是指八十岁。在古代年龄称谓中也包含九十岁。以下是对各年龄段的寿称:襁褓:初生;孩提、总角、垂髫:童年;金钗之年:女子12岁;豆蔻之年:女子13岁;及笄之年:女子15岁;碧玉年华:女子16岁;桃李年华:女子20岁;花信年华:女子24岁;弱冠之年:男子20岁;而立之年:男子30 岁;不惑之年:男子40 岁;知命之年:男子50 岁;花甲之年:男子60 岁;古稀之年:男子70 岁;喜寿:男子77岁;耄耋之年:80岁;米寿:男子88岁;鲐背之年:90 岁;白寿:男子99岁(取百去“一”之意);期颐之年:男子100岁;茶寿:男子108岁。另外,还有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