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育儿网

三焦是指哪些 中医说的三焦指的是什么?

中医的三焦说的是哪些脏腑?

事实上三焦并非有形之物。
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关于“焦”字的含义,历代医家认识不一。有认为“焦”当作“膲”者,膲为体内脏器,是有形之物;有认为“焦”字从火,为无形之气,能腐熟水谷之变化;有认为“焦”字当作“樵”字,樵,槌也,节也,谓人体上、中、下三节段或三个区域。
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六腑之一,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三焦是指哪些

三焦少阳具体指哪里?

手少阳三焦经穴,归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手少阳三焦经所属穴计有: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和髎、丝竹空。共二十三穴。   本经一侧面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其中13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正中线上,10穴在颈、侧头部。首穴关冲,末穴丝竹空。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关冲 | 液门 | 中渚 | 阳池 | 外关 | 支沟 | 会宗 | 三阳络 | 四渎 | 天井 | 清冷渊   消泺 | 臑会 | 肩髎 | 天髎 | 天牖 | 翳风 | 瘛脉 | 颅息 | 角孙 | 耳门 | 耳和髎 | 丝竹空   (一) SJ 1 关冲 Gu ā nch ō ng   [定位]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解剖] 有指掌固有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   [配伍] 配内关、人中治中暑、昏厥。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有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附注]三焦经井穴。   (二) SJ 2 液门 Y è m é n   [定位]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 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   [主治]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疟疾,手臂痛。   [配伍] 配鱼际治喉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荥穴。   (三) SJ 3 中渚 Zh ō ngzh ǔ   [定位]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解剖] 有第四骨间肌;皮下有手背静脉网及第四掌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痠痛 ,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   [配伍] 配角孙治耳鸣耳聋;配太白治大便难;配支沟、内庭治嗌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输穴。   (四) SJ 4 阳池 Y á ngch í   [定位]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解剖] 皮下有手背静脉网,第四掌背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   [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   [配伍] 配合谷、尺泽、曲池、中渚治手臂拘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原穴。   (五) SJ 5 外关 W à igu ā n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 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   [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配伍] 配足临泣治颈项强痛、肩背痛;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热病;配阳陵泉治胁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六) SJ 6 支沟 Zh ī g ō u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 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   [主治]暴喑,耳聋,耳鸣,肩背痠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   [配伍] 配天枢治大便秘结;配双侧支沟治急性腰扭伤、胁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经穴。   (七) SJ 7 会宗 Hu ì z ō ng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解剖] 尺骨桡侧缘,在小指固有伸肌和尺侧腕伸肌之间;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   [主治]耳聋,痫证,上肢肌肤痛。   [配伍] 配听会、耳门治疗耳聋;配大包治上肢肌肉疼痛,软组织挫伤。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郄穴。   (八) SJ 8 三阳络 S ā ny á nglu ò   [定位]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 在指总伸肌与拇长展肌起端之间;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主治]暴喑,耳聋,手臂痛,龋齿痛。   [配伍] 配曲池、合谷、肩井治中风后遗症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九) SJ 9 四渎 S ì d ú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 在指总伸肌和尺侧腕伸肌之间;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主治]暴喑,暴聋,齿痛,呼吸气短,咽阻如梗,前臂痛。   [配伍] 配三阳络、消泺、肩 髎 、天 髎 、肩外俞治肩臂痛;配三阳络、阳溪治手指伸展不利,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十) SJ 10 天井 Ti ā nj ǐ ng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解剖] 在肱骨下端后面鹰嘴窝中,有肱三头肌腱;肘关节动、静脉网;布有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   [主治]偏头痛,胁肋、颈项、肩臂痛,耳聋,瘰疬,瘿气,癫痫。   [配伍] 配率谷治偏头痛;配天突治瘿气;配臂治瘰疬、瘾疹;配巨阙、心俞治精神恍惚。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十一) SJ 11 清冷渊 Q ī ngl ě ngyu ā n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   [解剖] 在肱三头肌下部;有中侧副动、静脉末支;布有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肌支。   [主治]头痛,目黄,肩臂痛不能举。   [配伍] 配肩 髎 、天 髎、臑俞、养老、合谷治上肢痿、痹、瘫、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十二) SJ 12 消泺 Xi ā olu ò   [定位]在臂外侧,当清冷渊与臑会连线中点处。   [解剖] 在肱三头肌肌腹的中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布有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臂痛,齿痛,癫疾。   [配伍] 配肩 髎、肩髃、臑会、清冷渊治肩臂痛、上肢不遂、肩周炎。   [刺灸法] 直刺0.8-1寸;可灸。   (十三) SJ 13 臑会 N à ohu ì   [定位]在臂外侧,当肘尖与肩髎的连线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   [解剖] 在肱三头肌长头与外侧头之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神经。   [主治]肩臂痛,瘿气,瘰疬,目疾,肩胛肿痛。   [配伍] 配肩俞、肩贞治肩周炎;配肘髎、外关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十四) SJ 14 肩髎 Ji ā nli á o   [定位]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解剖] 在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动脉;布有腋神经的肌支。   [主治]臂痛,肩重不能举。   [配伍] 配天宗、曲垣治疗肩背疼痛;配肩井、天池、养老治上肢不遂、肩周炎。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十五) SJ 15 天髎 Ti ā nli á o   [定位]在肩胛部,肩井与曲垣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   [解剖] 有斜方肌、冈上肌;有颈横动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脉肌支;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   [主治]肩臂痛,颈项强痛,胸中烦满。   [配伍] 配秉风、天宗、清冷渊、臑会治颈肩综合征、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十六) SJ 16 天牖 Ti ā ny ǒ u   [定位]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下方,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有枕动脉的肌支,耳后动、静脉及颈后浅静脉;布有枕小神经本干,深层为副神经,颈神经。   [主治]头晕,头痛,面肿,目昏,暴聋,项强。   [配伍] 配外关、率谷、治偏头痛、耳鸣、耳聋、腮腺炎。   [刺灸法] 直刺0.8-1寸;可灸。   (十七) SJ 17 翳风 Y ī f ē ng   [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 有耳后动、静脉,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部为面神经干从颅骨穿出处。   [主治]耳鸣,耳聋,口眼喎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   [配伍] 配地仓、承浆、水沟、合谷治口噤不开。   [刺灸法] 直刺0.8-1寸;可灸,勿直接灸。   (十八) SJ 18 瘛脉 Ch ì m à i   [定位]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   [解剖] 在耳后肌上;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耳后支。   [主治]头痛,耳聋,耳鸣,小儿惊痫,呕吐,泄痢。   [配伍] 配翳风、耳门、听宫、听会、百会治耳硬化症,提高听力。   [刺灸法] 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十九) SJ 19 颅息 L ú x ī   [定位]在头部,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解剖] 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和枕大神经的吻合支。   [主治]头痛、耳鸣、耳痛、小儿惊痫,呕吐涎沫。   [配伍] 配太冲治小儿惊痫、呕吐涎沫、瘈疭;配天冲、脑空、风池、太阳治偏头痛、头风病。   [刺灸法] 平刺0.2-0.5寸;可灸。   (二十) SJ 20 角孙 Ji ǎ os ū n   [定位]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解剖] 有耳上肌;颞浅动、静脉耳前支;布有耳颞神经分支。   [主治]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   [配伍] 率谷透角孙配足临泣治眩晕。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二十一) SJ 21 耳门 ě rm é n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解剖] 有颞浅动、静脉耳前支;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   [主治]耳聋,耳鸣,聤耳,齿痛,颈颔痛,唇吻强。   [配伍] 配丝竹空治牙痛;配兑端治上齿龋。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二十二) SJ 22 耳和髎 ě rh é li á o   [定位]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解剖] 有颞肌和颞浅动、静脉;布有耳颞神经分支,面神经颞支。   [主治]头重痛,耳鸣,牙关拘急,颔肿,鼻准肿痛,口渴   [配伍] 配养老、完骨治耳聋。   [刺灸法] 斜刺0.3-0.5;可灸。   [附注]手、足少阳,手太阳的交会穴。   (二十三) Sj 23 丝竹空 S ī zh ú k ō ng   [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解剖] 有眼轮匝肌;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跳动,齿痛,癫痫。   [配伍] 配丝竹空止牙痛。   [刺灸法] 平刺0.5-1寸。不宜灸。

三焦是指哪些

中医说的三焦指的是什么?

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 三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行元气、水谷和水液。 对上、中、下三焦所属脏腑的认识,除肝的分属不统一外,其余均较一致。即上焦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中焦上腹部,从解剖部位来说,应包括脾、胃、肝、胆;下焦下腹部,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

三焦是指哪些

三焦是什么意思,下焦又是指人哪里?

你好!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是将人体腔划分三个部位,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为中焦,包括脾、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膀胱。再见!

什么是“三焦”?

“三焦”的含义,一般来说有三个:
其一,是三焦腑,为六腑之一。《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素问·五脏别论》又说“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日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从上述经文分析,三焦与脾胃,大小肠、膀胱等脏器,既是营养物的仓库,又有传化糟粕的作用,既能摄入五味化生营养,又能排泄代谢糟粕,故称“传化之腑”。在《灵枢·五瘾津液别篇》对三焦阐述似乎更为明确:“水谷皆入于口,……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天暑衣厚则揍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膝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胧,则为溺与气。”说三焦是水谷精微之气、津液出入于肌腠之间的通道,肌腠依靠三焦为通道,才能得到水谷精气的温煦滋养。三焦不仅能输送水谷精气,并有气化功能,使气(即水气)化为津液,从玄府(汗孔)排出则为汗,从膀胱排出则为尿(即溺)。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是主管体内水液流通和排泄的器官,也是水液流通和排泄的通道,它把肺、肾、膀胱、腠理密切联系在一起,成为水液代谢贯串始终的通道,所以称三焦为“中渎之腑”(《灵枢·本输篇》)。在十二脏中“惟三焦最大,诸脏无与匹者,故名是孤之府也。”(《类经》))。
综合以上所引《内经》、《类经》有关记载足以证明,三焦是遍布全身内外、肌腠之间的水谷精气、津液和五脏之气出入的通道,这就是六腑中三焦的基本含义。
从现代医学观点来分析,“三焦”似指遍布于全身的组织间隙和细胞间隙,是细胞外液循行的通道,通过细胞外液的循行代谢,供给机体细胞以进行新陈代谢所必须的氧气、各种营养物质和酶、水、盐类、以及各种激素,并把细胞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废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这跟《金匮要略》所说的“腠者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气血所注”,和《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以及《中藏经·论三焦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概括《内经》有关记述所提出的“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的记述。虽然中医西医名词术语不同,但其实质是基本相符的。由此可见,《类经》关于“三焦者,……分明确有一腑,盖即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故有中渎是孤之名,而亦有大府之形”,有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化功能,为元气和水谷运行之通道等认识。应该说是对中医学的重大贡献。
其二,是通常所说上焦、中焦、下焦之“三焦”,与上述六腑之一的三焦概念不同。上、中、下三焦主要指人体躯干部位的划分,即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两脏;横膈以下至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等脏器;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膀胱等脏器。概括其生理功能:上焦司呼吸、主血脉,将精气敷布于全身,以温养肌肤、筋骨、通调腠理。《灵枢·营卫生会篇》将这一功能形容为“上焦如雾”。又吸入之清气,和人体所需之水谷必经过上焦而纳入人体,所以又说“上焦主纳”。中焦主要腐熟水谷,并将精微物质,化生营血。《营卫生会篇》将腐熟水谷的功能形容为“中焦如沤”。水谷必须经腐熟才能化生为人体需要的精微,所以又说“中焦主化”。下焦主要是泌别清浊,并将糟粕以及代谢水液排泄于外,《营卫生会篇》将这一功能形容为“下焦如渎”。体内的糟粕与代谢水液必经下焦排出体外,所以又说“下焦主出”。
其三,是“三焦辨证”的“三焦”。清代吴鞠通等医家将“三焦”的概念加以引伸,在温病学中做为说明病理变化和病情发展阶段的一种辨证方法。主要是针对温热病而使用的,它与上述三焦的两个含义皆不相同。

中医中的三焦是什么

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是指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为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中焦为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下焦为脐以下部位,包括肾、膀胱、大小肠、女子胞等。三焦与心包络相表里。

  三焦的生理功能一为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行之道。

  三焦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三焦是报导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雹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充沛于全身,故说:“三焦者,气之所终始也”,《难经·三十八难》说三焦“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三焦为水液运行之道路。《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也就是说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

  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划分有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

  上焦主气司呼吸,主血脉,其特点是主宣发,将饮食物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敷布周身,如雾露一样可以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因而喻为“上焦如雾”。中焦主运,即腐熟水谷,运化精微,以化气血,故喻之为“中焦如沤”。“沤”即是饮食水谷腐熟时的泡沫浮游状态。下焦主分别清浊、排泄尿液与大便,其具有向下、向外排泄的特点,故称“下焦如渎”。“渎”指沟渠。

中医学里三焦是什么

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关于“焦”字的含义,历代医家认识不一。有认为“焦”当作“膲”者,膲为体内脏器,是有形之物;

三焦辨证是什么东东

三焦是中医的一个名词。三焦分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其辨证主要用于热证。 1、上焦证候: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无汗,身困重而痛,头昏沉胀痛,耳聋,神情呆滞,沉默、思睡,不爱言笑,不想饮食,舌苔白腻,脉濡软无力,有时可有肠鸣、腹泻等。 2、中焦证候:发热但不高,汗出热不退,胸腹闷胀,不饥亦不想进食,口渴不思饮,大便稀溏不爽利,尿短黄,面部及眼白淡黄,苔灰带黄,神情呆滞,泳濡,小腿冷;有的可有身痛、皮肤小疱疹;有的可见神志昏糊,痰多,心烦欲吐。 3、下焦证候:如为膀胱湿滞,则多小便不通,头脑胀痛昏沉、小腹胀闷、舌苔灰白黄腻、脉濡。若是大肠湿滞,则感小腹板结胀满、大便不通、头胀、胃满闷、舌苔灰黄、脉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