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育儿网

33天婴儿黄疸对照表 33天的初生儿,黄疸值10是否正常?

婴儿33天黄疸指数多少

 宝宝6天时处于黄疸高峰期,黄疸指数正常应该低于256. 宝宝33天,应该没有肉眼黄疸,黄疸指数小于5. 目前住院治疗,遵医嘱。

33天婴儿黄疸对照表

黄疸指数正常值与婴儿天数对照表

你好,已经在春-雨-育-儿 应用上帮你咨询过专业医生。以下是医生建议:小儿黄疸指数的正常值正常是0~8,黄疸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如果是生理性黄疸,一般在30天至40天就会自然的退下的,但是如果是病理性的就要去医院看医生了,新生儿4—6天的时候是黄疸的高峰时期,只要孩子吃喝拉撒,反应好,体重也逐步增长的话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过几天就会慢慢消退的。

33天婴儿黄疸对照表

33天的初生儿,黄疸值10是否正常?

新妈妈月子中心提示您新生儿易出现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单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如新生儿胆红素产生过多、肝脏细胞不成熟、肠肝循环,而导致胆红素浓度增高、出现的黄疸,临床上称生理性黄疸。足月儿是在第2—3天开始,第4—5天最黄,在1—2星期后消退。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持续也较久。 病理性黄疸:(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2)足月儿黄疸时间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3周,或黄疸进行性加重;(3)黄疸较深,连同足底、手心的皮肤也发黄;(4)皮肤呈现黄绿色,伴大便色泽变淡或呈现灰白色如油灰状、同时小便深黄;(5)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皮肤黄染。在皮肤黄染期间,婴儿伴有拒奶、少哭、多睡、呕吐、腹泻、两眼凝视、尖声哭叫以及抽搐等异常情况。病因有:(1)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2)新生儿溶血、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胎粪延迟排出等。 如黄疸加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发生胆红素脑病。只要宝宝看起来愈来愈黄,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体温不稳、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都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要注意观察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再加上身体皮肤颜色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去看医生。

33天婴儿黄疸对照表

新生儿黄疸

黄疸是因血清胆红素升高而引起皮肤及巩膜黄染。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具有一些特点,概括地说新生儿胆红素形成相对较多,而对胆红素的代谢、排泄功能又较低,所以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一定时期里会发生生理性黄疸,有病时亦容易出现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1)在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2)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3)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4)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有很多原因可使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有下列表现之一时常揭示黄疸为病理性:(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脑(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
  1.细胞破坏增多:常见因母亲与胎儿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或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后者在我国广东、广西、四川等省较多见。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头颅血肿或其他部位出血亦使红细胞破坏增加,引起黄疸。
  2.感染:有一些细菌、病毒感染可引起黄疸。感染可发生在宫内或出生后。败血症、泌尿道感染时黄疸发生率较高。
  3.出生时窒息、缺氧或生后胎粪排出延迟者,黄疸往往较深。
  4.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克汀病)患儿的黄疸消退常延迟。
  5.母乳性黄疸:约占母乳喂养的0.5~1%,目前认为这类母乳中含有一种物质,对胆红素的结合过程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胆红素自肠道吸收。其表现为生理性黄疸迟迟不退,在第2周末黄疸反达高峰,历时1~2个月才退清。虽然黄疸较深而持久,但小儿并无其他异常,如暂停母乳2—3天,黄疸会明显减轻,再哺母乳,黄疸可有些加深但不会达到原先的程度。母乳性黄疸不会造成不良后果,诊断明确后不要终止母乳喂养。
  生理性黄疸一般毋需处理。生后较早地开始进食可以使胎粪较早排出,而且建立肠道的正常菌群,从而减少胆红素自肠道吸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新生儿有黄疸时要避免使用磺胺药、阿斯匹林和含苯钠酸钠的药物,因这些药物有利于核黄疸的发生。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时很多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如维生素K3、K4,磺胺类,呋喃类)不能使用。病理性黄疸者应送医院诊治,除了治疗基本疾病外,尚可选用照疗法、中药、口服鲁米那及可那明或换血疗法,以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浓度,治疗方法由医生来定。
  参考资料:http://disease.fx120.net/JBZT/ERKE-1/xsedcjjb/xsrhd/xgzs/200406251150205572.htm
  回答者:谭雅菁菁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2-16 16:27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0 个人评价
  好
  50% (0) 不好
  50% (0)

  其他回答共 2 条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1.出现时间: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早产儿3~5天出现。

  2.黄疸程度: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小于221μmol/,早产儿小于257μmol/,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小于85μmol/。

  3.消退时间:足月儿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最迟可到4周。

  4.一般情况良好


  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1.出现过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程度过重:血清胆红素足月儿达于221μmol/,早产儿达于257μmol/,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达于85μmol/,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34μmol/。

  3.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黄疸时间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

  4.退而复现。

  (四)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病因及鉴别

  1.新生儿溶血病:常见的有ABO血型不合及Rh血型不合溶血病。

  2.新生儿败血症

  3.新生儿肝炎

  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

  (一)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1.胆红素生成增多:新生儿胆红素是血红素的分解产物,约80%来源于血红蛋白,20%来源于肝脏和其他组织终的血红素及骨髓重的红细胞前体。

  2.肝功能不成熟:出生时由于Y蛋白含量极微(生后5~10天达正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含量也低,且活性差,(仅为正常的0~30%),因此,生成结合胆红素的量较少。

  3.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特殊:出生时肠腔内具有β-葡萄糖醛酸甘酶,可将结合胆红素转变成未结合胆红素,加之肠道内缺乏细菌,导致未结合胆红素的产生和吸收增加。

新生儿21天皮测黄疸243,244,306

我家宝宝也是黄疸高,33周+1天早产,今天刚好21天做了皮测黄疸227,283,医生说达到了医院的住院标准,要求住院。但是因为早产5月18号才出的院,出院时确认他的黄疸不属于病理性。所以我没同意住院,医生开了三瓶“茵栀黄口服液”说先吃下药再看。。。现在也是担心啊。有没哪位好心妈妈有过类似的经历。给我们分享下。谢谢了。

宝宝三十三天黄疸

建议到医院系统检查治疗(足月的宝宝黄疸应该在出生后14天完全消退)

去医院住院检查清楚最好,以决定下一步诊疗方案。!(宝宝黄疸高很多因素可以导致: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管闭锁等等。)

(不排除可能合并“母乳性黄疸”,你可以选择停喂母乳或少量多次喂母乳,对缓解“母乳性黄疸”均有帮助。也可以给宝宝口服“茵栀黄”“四磨汤”及“妈咪爱”退黄治疗。

关于“母乳性黄疸”,以下信息提供给你了解:

母乳性黄疸--------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母乳性黄疸导致“高胆红素脑病”少见,但是过高的血清胆红素亦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一定损伤。

新生儿黄疸皮测指数与血胆红素对照值如何计算

皮测指数单位一般是mg/dl,血清胆红素单位是umol/l,
换算是:15mg/dl=257umol/l(7版儿科书上的值)

35天婴儿黄疸的皮测值标准应为多少正常啊?超过多少需要吃药,服什么药?

皮测值不统一,不好判断一般是建议少于10一下的,如果是7以下不需要服用药物,在7-10之间是需要服用药物的,10以上是需要蓝光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