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双球菌
1928年格里菲斯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用的就是肺炎双球菌 这种细菌有两种 R型外壁光滑无荚膜 无毒 S型外壁有荚膜 有毒 S型会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I R型活菌注入小鼠体内 小鼠活
II S型活菌注入小鼠体内 小鼠死亡
III S型死菌注入小鼠体内 小鼠活
IV R型活菌和S型死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 小鼠死亡
结论 S型细菌体内一定有一种特殊的物质,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格里菲斯称这种物质为“转化因子”。
肺炎双链球菌转化实验
活,
R型菌已经被高温杀死了,那么不能发生转化了,加入S型菌的DNA是不会是小鼠中毒的,使小鼠中毒的应该是DNA合成的蛋白质,而上述方法是无法产生毒性蛋白质的.
肺炎链球菌是红染还是蓝染
肺炎链球菌是肺炎的常见病原菌,主要感染儿童和老年人。近二三十年来,肺炎链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日益流行,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当怀疑肺炎链球菌感染时,应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如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和胸腔积液等,进行病原学检测,避免因抗生素应用造成病原学检测的假阴性结果。而且,选择抗生素时应考虑到其他可能病原、疾病严重程度、病程、病患年龄等因素,根据抗生素—机体 —致病菌三者关系,选择最适宜的、有效而安全的抗生素,并要兼顾个体特点。
国内已有资料显示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磺胺类等抗生素耐药率很高,疑诊或明确为该菌感染时不宜选用。在某些地区,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克洛、头孢呋新等不敏感率也较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选用。肺炎链球菌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普遍敏感,可作为经验选择。如有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则根据药物敏感性来选择药物。
可以通过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来预防感染。肺炎链球菌有90个血清型,目前还不能制备包含所有血清型的疫苗。根据临床感染菌株血清型分布的资料,目前上市的疫苗主要有两类:包含7种血清型的蛋白-多糖结合疫苗(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和包含23种血清型的荚膜多糖疫苗(ppv)。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在各个年龄段都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但其注册使用的对象是5岁以下儿童。小于2岁儿童接种需要在2、4、6和12~15月龄各接种1剂;2~5岁具有患严重肺炎链球菌感染危险因素的儿童(如镰状红细胞病、脾脏损伤或无脾、艾滋病、慢性心肺疾病,或具有影响免疫功能的其他状况)也需要接种,接种的次数取决于儿童的年龄。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接种通常是安全的,偶可引起发热和易激惹。已知对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中某种成分具有严重过敏反应的儿童不能接种。一般感冒仍可接种,但如病情较重,则应康复后再接种。通常这种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由于荚膜多糖抗原性质的特殊性,2岁以下儿童接种ppv不能引起有效的免疫反应。因此,ppv主要应用于老年人,或具有易感危险因素的2岁以上儿童,以增加保护范围。ppv注射后可出现局部疼痛和红肿,常于48小时内消失;个别出现发热和肌痛的全身反应;全身严重反应,如过敏反应罕见。通常情况下,ppv只需接种一次。
接种疫苗除了可以保护接种者,在公共卫生方面还可以获得其他益处。因为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覆盖的血清型也是耐药肺炎链球菌的主要血清型。所以,推广接种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有利于阻止耐药菌株的传播。儿童普遍接种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后,可通过群体免疫效应减少老年人和没有接种的儿童感染肺炎链球菌。
研究人员在已将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的国家观察到,应用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数年后,非疫苗覆盖血清型肺炎链球菌所致感染的病例有所增加。有人因此担心疫苗免疫的长期效应。实际上,非疫苗血清型所致感染的增加幅度远小于疫苗血清型所致感染的下降幅度。另一方面,因为技术方法逐渐成熟,包含更多血清型的结合疫苗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上市
肺炎双球菌的实验过程
问题不太明确,为你简述一下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步骤: 1、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2、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3、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4、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其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一种“转化因子”,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两种情况小鼠均不死亡。高温加热以后细菌被灭活,酶永久失活,仅有DNA但没有细胞供转化,小鼠不死亡。这道题第一步似乎设置的没有用处,因为不论什么菌加什么DNA,高温加热以后统统没用了……由于DNA酶是蛋白质大分子,是穿透不了多糖组成的荚膜的,就算穿透得了荚膜,也无法穿透细胞膜,所以真的要做,这个实验的细菌细胞必须是被处理成感受态细胞之后才能吸收DNA酶的。 肺炎双球菌是菌体矛头状、常成双排列的球菌。直径0.5~1.5微米。革兰氏染色阳性,但老龄菌常呈阴性反应。在机体内形成荚膜,经人工培养后荚膜逐渐消失,菌落由光滑型(S型)变为粗糙型(R型)。兼性厌氧菌,经常寄居在正常人鼻咽腔中,多数不致病,仅部分具有致病力,引起大叶肺炎、腹膜炎、胸膜炎、中耳炎、乳突炎以及败血症等。在含血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上,37℃,24小时可形成细小、灰白、透明或半透明有光泽的扁平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培养2~3天后,由于产生自溶酶,菌体自溶,菌落中央出现凹陷。胆汁、胆盐或其他活性物质能加速自溶酶的作用,使细菌在短期内溶解。其荚膜多糖抗原与致病力有密切关系,且成分复杂。根据荚膜多糖抗原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若干血清型,其中Ⅰ~Ⅲ型致病力较强,Ⅲ型最强,且具有厚的荚膜,可作为鉴别此菌的依据。在各型肺炎球菌中,许多遗传标记可被转移,种内和属内的相互转化作用也已证明。显微镜下的肺炎双球菌对于由肺炎双球菌感染的眼部疾病,可以用对其非常敏感的眼药水“玻璃酸钠滴眼液”来做为抗生素治疗使用。
关于-7阶肺炎球菌疫苗的问题
可能是正常的反应.不用太担心.祝您孩子身体健康,但没有告知相应的情况可就不符合规定了. 第五:国家具有统一的免疫规划程序,没必要输液治疗.如果高热的的话须注意.必须住院治疗. 第二,免疫时间也有所不同,把有害的部分进行消除. 储存条件是2-8度.有效期是两年.一般都会按照规定进行储运.如果不按照规定储运的话.降低效价。 但不能注射皮内或血管.注入皮内可导致严重的局部反映(局部硬结.疼痛.溃烂.发炎.) 首选部位为婴儿的大腿前外侧区域(股外侧肌)或儿童的上臂三角肌?如果情况稳定的话:7阶肺炎球菌疫苗可接种:本身7阶肺炎球菌疫苗是23种血清型肺炎球菌多糖抗原组成。 现在孩子怎么样。而且根据季节不同,越正规的接种点,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对身体最少伤害而且能带来最大的免疫的菌型.能预防在疫苗中含有的肺炎双球菌型引起的肺炎:保存了原有的菌的活性,去之前要问一下保健医是否要注射某种疫苗,肌肉注射或者是皮下接种、脑炎,就是降低疫苗的效果. 使用前应充分摇匀。 第三,就是说,因为越早接种会对孩子的身体提前产生免疫.不会产生相应的疾病.2周岁后23价的接种也可以.根据地方不同:各个接种点都有相应的防护措施.不能接种的话医生会告知什么情况不能接种.比如过敏体质的不可以接种、硬结和短暂的全身发热反应等轻微反应。 7阶肺炎球菌疫苗由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结合蛋白载体(CRM197)构成完整的抗原体,一般均可自行缓解,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但有些过敏体质的对一种疫苗过敏、红肿,但其他的没有问题.这个是分开而论.一旦发生问题.经过专家认定.该国家承担责任就是国家的责任.个人就是个人的责任. 能在注射部位出现暂时的疼痛,疫苗的种类比较全。本品不对疫苗中所含荚膜型以外的肺炎双球菌型产生免疫作用,免疫程序也不同、中耳炎和菌血症等疾病:国家所研制的疫苗是经过卫生部批准的绝对的对孩子的身体不会造成伤害.可能有些地方经过环节有问题可能造成疫苗的效价降低.不能有效的对儿童保护. 第四。如果你从北方到南方,实行免费或部分减免费用的预防,但各地方政府也可针对当地流行病而增加疫苗接种的种类。 血常规所显示的是正常的反应.不用担心 第一
支原体肺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X线检查:肺部病变表现多样化,早期间质性肺炎,肺部显示纹理增加及网织状阴影,后发展为斑点片状或均匀的模糊阴影,近肺门较深,下叶较多。约半数为单叶或单肺段分布,有时浸润广泛、有实变。儿童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少数病例有少量胸腔积液。肺炎常在2~3周内消散,偶有延长至4~6周者。 , 血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少数可超过10000~15000/mm3,分类有轻度淋巴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增速。尿检查正常或有少量蛋白尿。 , 痰、鼻和喉拭子培养可获肺炎支原体,但需时约3周,同时可用抗血清抑制其生长,也可借红细胞的溶血来证实阴性培养。发病后2周,约半数病例产生抗体。红细胞冷凝集试验阳性,滴定效价在1∶32以上,恢复期 效价4倍增加的意义大。40~50%病例的链球菌MG凝集试验阳性,血中出现MG链球菌凝集素效价为1∶40或更高,滴度逐步增至4倍则更有意义。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可通过补体结合试验、代谢抑制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测定。这些均有助于诊断。咽拭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标本,通过PCR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DNA在国内已有报道,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可作为早期诊断之用。抗肺炎支原体单克隆抗体技术的诊断价值尚等研究。
细菌性肺炎的症状有哪些?
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和X线检查常可建立肺炎的临床诊断。
病原体变迁和多重耐药菌株的频繁出现使肺炎病原学诊断更为重要。但由于途径口咽部的咳痰受正常菌群污染,未经筛选的单次普通痰培养不可靠。痰涂片镜检有助早期初步的病原诊断,并可借此剔除口咽部菌群污染严重的“不合格”痰标本而选取“合格”(每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10个、白细胞>25个,或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2.5)标本作检查,应予重视。涂片上见吞噬细胞内G+和G-球菌或多形短小G-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可能)极具诊断意义,但见到G-杆菌其病原学诊断价值不大痰液洗涤和定量培养也是提高痰培养正确性的有效方法,痰中浓度超过107CFU/ml的致病菌多为肺炎的感染菌,而低于104CFU/ml者多为污染菌。对重症、疑难病例或免疫抑制宿主肺炎,为取得精确的病原诊断,可采用自下呼吸道直接采样的方法,主要有环甲膜穿刺经气管吸引(TTA)、经胸壁穿刺肺吸引(LA)、防污染样本毛刷(PSB)采样、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PBAL)等。血和胸水污染机会少,在病原诊断方法中不应忽视。此外,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用于肺炎如军团菌感染的诊断,对于传染培养方法繁复且不能在短期内检测出病原体尤为适用,不足之处是不能作药敏试验。
一、病史、症状:
常有受寒、劳累等诱因或伴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三分之一患者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多数起病较急。部分革兰阴性杆菌肺炎、老年人肺炎、医院内肺炎起病隐匿。多有畏寒、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发热常见,多为持续高热,抗生素治疗后热型可不典型。咳嗽、咳痰甚多,早期为干咳,渐有咳痰,痰量多少不一。痰液多呈脓性,金葡菌肺炎较典型的痰为黄色脓性;肺炎链球菌肺炎为铁锈色痰;肺炎杆菌肺炎为砖红色粘冻样;绿脓杆菌肺炎呈淡绿色;厌氧菌感染常伴臭味。抗菌治疗后发展至上述典型的痰液表现已不多见。少数有咯血和呼吸困难。部分有胸痛,累及胸膜时则呈针刺样痛。下叶肺炎刺激膈胸膜,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腹部,后者易误诊为急腹症。全身症状有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少数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重症患者可有嗜睡、意识障碍、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
二、体征:
体检病人呈急性病容,呼吸浅速,部分有鼻翼?动。常有不同程度的紫绀和心动过速。少数可出现休克(在24小时内血压骤降至10.6/6.7kPa以下甚至测不出,伴烦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少尿、心动过速和心音减弱等),多见于老年。肺炎链球菌肺炎常伴口唇单纯疱疹。早期胸部体征可无异常发现或仅有少量湿罗音。随疾病发展,渐出现典型体征。单侧肺炎可有患侧呼吸运动减弱、叩诊音浊、呼吸音降低和湿性罗音。实变体征常提示为细菌性感染。老年人肺炎、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继发肺炎,多同时累及双侧,查体有背部两个肺湿性罗音。
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多有升高。老年体弱者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但中性粒百分比仍高。肺部炎症显著但白细胞计数不增高常提示病情严重。动脉血氧分压常显示下降。
肺炎杆菌肺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1、X线检查, 肺炎性假瘤可发生在两肺的任何部位,本组右上肺(12/20)多于左上肺(2/10)。位于下叶的假瘤多位于下叶背段和内后基底段。球型瘤体一般边缘光滑锐利,直径多在1~4 cm,密度比较均匀,周围肺野清晰。团块样的瘤体一般境界不清,边缘模糊,部分病灶密度浓淡不匀,如多次并发急性炎症,可造成“瘤”影扩大,在其周围恰似炎性浸润的片状影。因此,假瘤边缘清楚与否取决于肿块周围的病理变化,境界面清楚者瘤体周围一般有假性包膜。若病灶处于急性阶段时,假瘤周围显示炎性渗出,在瘤体周围多呈模糊影,亦无假包膜形成。, 2、CT检查, CT图像把假瘤与肺的境界面显示得非常清楚,即使胸片表现为大片状或团块状模糊影,但在CT图像上则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块影。CT扫描比胸部平片更容易发现小空洞的存在,这种小空洞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除此以外,CT图像上显示肿块周围长毛刺,胸膜增厚,粘连征像对本病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3、纤维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