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育儿网

幼儿园小班数学的 教法 幼儿园小班数学三只熊教案

怎样教幼儿园小班数学

小班的孩子一般是3岁,3岁的孩子开始对数字变得敏感,这个时候的孩子虽然还没有经过专门的数学训练,却已经有了数数的渴望。比如,当他手中拿着几个玩具时,会喃喃自语地正确或错误地数着:“1个、8个、3个……”如此凌乱的数字,显示出孩子认识数字的急切心情。
要想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这一能力,我们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当母亲告诉孩子,“你的衣服上掉了两颗扣子”,“我们还需要三个盘子”等等的时候,她就是在利用这个机会教会孩子数字的概念。
刚开始时使用的方法是数钱。换零钱是一种非常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数数方法。给孩子们1角、5角的硬币,用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们学会数到10。

幼儿园小班数学的 教法

幼儿园小班数学怎么教

寓教于乐
用动画教育片教学,吸引幼儿注意力
给予适当奖励,促进幼儿学习热情
游戏穿插,使幼儿快乐学习

幼儿园小班数学的 教法

幼儿园小班数学三只熊教案

下面的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已经帮你把版排好。

  小班数学教案:三只熊的早餐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一只小盒子、6个苹果,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熊一家,通过比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师:小朋友,看看他们是谁?(小熊)是小熊一个人吗?还有谁?
  2、师: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哪个是小熊宝宝?为什么?那妈妈呢?
  3、小结:在我们家里,一般情况都是爸爸长得最高,宝宝长得最矮,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事件,区分 “大”、“小”、“不大也不小”。
  1、师: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碗呢?早就准备好了三只碗。
  2、师:哪知碗给爸爸?什么颜色的?哪只给妈妈?什么颜色的?宝宝呢?
  三、情境“分蜂蜜”,体会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1、师:今天小熊一家要吃4样早餐。他们会吃些什么呢?请你来猜一猜。
  2、师: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样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数字,这个是1号瓶……
  3、师:几号瓶给熊爸爸吃?为什么?几号瓶给熊宝宝吃?为什么?几号瓶给熊妈妈?为什么?
  4、小结:一般情况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玉米”, 感知“粗”、“细”。
  1、师:第二样早餐是什么?(玉米)刚刚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们一下就看出来了。玉米都是一样高的,要怎么分呢?为什么?
  2、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感知“粗”、“细”。
  ——人是讲胖的,玉米要讲粗(动作提示),慢慢的,就变……(动作收紧)细了。
  师: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
  五、情境“分苹果”,引导幼儿操作。
  1、明确要求:第三样早餐是什么?(苹果)数数有几个?怎么分呢,他们是这么分的: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宝宝吃得最最少,熊妈妈吃得不多也不少。
  2、幼儿操作。
  3、活动评价。(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幼儿园小班数学的 教法

幼儿小班数学教案 区分最大的和最小的

目标:
1、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景,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各种感官来感知同一物体中的“最大”和“最小”,并试着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2、在游戏中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准备:
碗、小勺、自制手套(各色)、熊爸爸的一家

过程:
一、游戏“去小熊家做客”,初步感知“最大”和“最小”
1、认识熊爸爸的一家,说说谁是最大的?谁是最小的?
2、游戏“我是熊爸爸,我是最大的。”、“我是熊宝宝,我是最小的。” 

二、游戏“给熊爸爸一家送碗”,在游戏中学习运用“最大”和“最小”进行操作。
1、出示三只碗,说说哪只是最大的?哪只是最小的?并让幼儿找一找,说一说。老师示范,引导幼儿边送边学说“最大的碗送给熊爸爸”、“最小的碗送给熊宝宝”。
    游戏:“送碗”,提醒幼儿会边送边说一句话。
2、集体验证,帮助幼儿巩固对“最大”和“最小”的认识。

幼儿园小班数学圆形的公开课怎么讲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外形特征。
2.培养幼儿对认知图形的数学活动的兴趣。
3.能从许多实物和周围环境中找到与圆形相似的实物。

活动准备
1.各种圆形的实物(如圆形镜子、圆盘、圆饼干等)。
2.课件:各种各样的形状[2-54]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情境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有些图形宝宝到我们班来,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带领幼儿参观由于圆形物品组成的圆圆商店,说说这些物品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这些物品的面都是圆形的。那么究竟什么样子的图形是圆形呢?

二、展开

1.幼儿每人一张阿圆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圆形的外形特征。
幼儿每人一个圆形卡片,请幼儿沿着圆形边缘摸一摸,
问:你有什么感觉?请幼儿摸一摸圆形的面,问:有什么感觉?
感知圆形边缘是光滑的,圆形的面是平的,初步感知圆形的外形特征。

小结:圆形的面是平平的,周围很圆滑,没有棱角,这样的图形就是圆形。

2. 观察拓展,找找身边的圆形
请小朋友找一找身边的圆形: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圆形的?
你还在那里见过圆形的物体呢?

幼儿园小班数学小兔小鸟都来了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的声音学会演唱《小兔小鸟都来了》,从中感受爱护鸟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
  2、能积极参加即兴接唱活动,并自己创编歌词。
  教学重点:用轻快圆润的声音演唱《小鸟,请到这里来》
  教学难点:唱好切分节奏和连音线节奏;后半拍起节奏,顿音与保持音的准确唱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谱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新歌的音乐跟老师做动作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 用幻灯片出示一张绿色的春天图片
  师:这样的绿色让你你想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个季节?
  生:听音乐,答问
  2、听赏与跟唱《滴哩滴哩》
  师:是呀,绿色在春天,绿色在大森林里,你听一群可爱的小鸟正歌唱着绿色的家园,让我们也随小鸟一起歌唱绿色吧!
  生:听赏与跟唱《滴哩滴哩》,老师在一旁引导律动,带学生进入情景。
  3、激发环保意识和行为
  师:绿色的家园很美,小鸟的生活自由自在,但是随着人类无限制的开发资源,绿色家园渐渐遭到破坏,树木不在青翠,花儿不在那么娇艳,小鸟不停地向追问“绿色家园在哪里?绿色在哪里?”小鸟伤心地飞走了,远离了我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说些或者做些什么呢?
  生:激发环保意识和行为
  师:人类不断的觉悟反省自己的行为,拯救自己,终于在今天绿色家园重现在我们的面前。树木成林,百花齐放,让我们一起带着最真诚的心、最火热的情邀请小鸟归来吧!
  三、学习新歌
  1、念词,熟悉词
  生:有感情地念完整首歌的词
  2、听唱全曲,情感铺垫
  师:你是带着什么情感朗读词的?
  生:
  师:就让我们用热情地节拍去邀请小鸟回家,为热情的歌声伴奏吧!。
  生:听整首歌曲,老师引导用x o拍手的节奏感受歌曲节奏类型。
  师:这首热情愉快的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你认为歌曲可分几部分?
  3、听第一部分,情绪指导(热情、愉快)师:第一部分主要描述我们在呼唤小鸟。
  4、用lv的字母跟唱
  师:让我们也加入邀请小鸟回家的队伍中去,大家用lv哼唱旋律伴奏吧。
  生:跟琴唱
  5、听音乐填词
  师:同学们带着你的热情去迎接小鸟吧!让我们再次感受那热情的歌声吧!
  生:听第一部分试一试填词
  3、跟唱音乐纠正
  四、学习新歌第二部分
  1、学唱01 45 | 6 6 | 34 5。| 01 45 | 6 6 | 35 2。||
  师:小鸟在绿色的呼唤声中归来了,看见这翠绿的森林,如海的草地,小鸟陶醉了唱起了欢快活泼的歌。
  (1)小鸟唱谱
  出示01 45 | 6 6 | 34 5。| 01 45 | 6 6 | 35 2。||
  老师唱一次,学生听;
  (2)跟小鸟学唱
  (3)猜猜小鸟这时想唱什么?
  学生答问,老师引导唱出“尽情地唱吧小鸟,自由地飞吧小鸟”
  (4)情感处理小鸟这时心情如何?
  活泼跳跃地唱出这句词,学生再唱
  学生分组唱这句词
  2、 朗读第二部分词
  师:热情的同学们此时你想对小鸟说些什么呢?(集体朗读二部分的词)
  师:你认为这部分词在演唱时应该怎样处理情感?
  3、 听唱二部分
  :师:让我们带着热情轻轻唱起心中的歌吧!
  4、 分析最后一句的唱法
  师:唱最后一句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跟琴学唱最后一句
  5、 跟琴唱
  师:孩子们用你们甜美的歌声与小鸟一起飞翔吧!
  学生唱二部分
  6、 结合两部分一起唱
  跟琴轻唱,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难点
  五、完整唱全曲
  师:同学们绿色的世界真美好,让我们一起来邀请我们的好朋友小鸟回家,用热情愉快地歌声把小鸟都请到这里来。
  六、出示一段创编的词让学生唱
  形式:老师领唱前句,学生唱后句
  引导创编:众多学生唱前句,一名唱后句
  七、总结
  绿色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能保护好绿色,保护好共同的家,同学们你将会做些什么呢?
  相信有了你们这样保家爱家的小卫士,地球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课后小结:
  本课是第一节音乐课,学生课堂表现积极,尤其是对保护动物和环境的设想很到位,对歌曲的理解比较透彻,综合演唱的效果来看。

幼儿园小班数学《糖果有多少》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估计10-30以内物体的数量。
  2、尝试、学习运用多种数数方法(如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对3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算并正确总数。
  3、认真观察、判断同伴的估数,关注和学习同伴计数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自备红、黄、绿、蓝四色托盘一个,盘中分别装有数量为10颗(红盘)、15颗(黄盘)、20颗(绿盘)、30颗(蓝盘)的同种糖果;表示10颗糖果的标记卡1张;记录单;水彩笔1套。
  学具:铅笔人手1支;第一、二组人手1册幼儿用书(第25页);第三、四组人手1串数量为15-20的串珠,记录单;第五、六组人手1盘数量为25-30颗的蚕豆,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谁估的准”。
  教师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四盘糖果,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红盘里有多少颗糖果?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数字、数的)谁能依据红盘里所装糖果的数量,估计出黄盘、绿盘和蓝盘中各装有多少颗糖果呢?
  请一名幼儿说出自己估计的各盘糖果数。
  教师出示记录单并提问。
  师:**小朋友估计的每盘糖果的数目,你们认为应该记录在记录单的什么位置?(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上的标记和空格,以帮助幼儿明确估数记录的相应位置——即“黄、绿、蓝三色托盘标记”下面、“眼睛观察标记”后面的三个空格里面)
  教师将该名幼儿的估数记录下来。
  师:还有谁愿意说出你估计的每盘糖果的数目?(可请多名幼儿回答,及时记录幼儿的估数,如遇相同的数目则可不记)
  师幼讨论:大家估计的这些数目,究竟谁的正确?谁的更接近?我们怎样验证呢?(数一数)
  教师先后请3名幼儿上来,带领大家数出每盘糖果的实际数目,并将正确答案记录在记录单第三行“动手数标记”后面空格的对应位置。(幼儿在数糖果时,教师应引导大家观察每个幼儿采用的不同计数策略)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对比估数与(jy135幼儿教育 www.jy135.com)实际数目。
  师:哪个估数正确?哪个估数与实际数目最接近?(对估数正确或最接近的幼儿给予鼓励)
  二、幼儿分组操作游戏。
  师:哇,看来我们大三班对估数掌握的特别好,那么我要出几道题目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1)串珠有多少。
  师:先估算一下串珠上有多少颗珠子,请在记录单上排用“√”表示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再数一数串珠实际有多少颗,想想一串珠子应该怎么样数?从哪儿开始数?怎么样才能做到不重复数、不漏数?数好后请在记录单下排用“√”表示正确数字,再看看你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接近吗?差多少?
  (2)蚕豆有多少。
  师:先估算一下盘子里有多少颗蚕豆,请在记录单的上排用“√”表示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再数一数实际有多少颗蚕豆,想想可以用哪种数数方法数的又对又快,数完后请在记录单下排用“√”表示正确的数字,再看看你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接近吗?差多少?
  (3)糖果有多少。
  师:请小朋友完成幼儿用书第25页的活动,要求是根据左边每只糖袋里有的10颗糖,估计一下右边每只糖袋里各装了多少颗糖,并在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上打“〇”表示;再数一数实际装有多少,如果答案一致就为自己画个“√“。
  三、活动评价。
  展示个别幼儿分组操作游戏的记录单。
  师幼共同观察其估算的数目;再检查实际的数目是否正确,并运用幼儿提出的各种数数方法进行集体验证,如两个两个数的方法,三个三个数的方法,五个五个数的方法,让幼儿感受按群计数的快捷;最后对其估计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是否接近或一致进行判断。

幼儿园小班数学《比较多少》详案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重叠对应比较的方法,比较两组实物的多少。
 2、初步理解一样多,多1个,少1个等词汇。
 3、培养幼儿的比较能力和对应感。
 活动准备:
 磁性动物教具5只及相应房子,小猫5只,红绿雪花片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