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的五个阶段心得
复制过来的只能给你一点参考建议而已,真正的实现目的还是靠自己的发挥!五个心得根据你的内心而去写,根据实际情况而去写,畅想你的思维,发挥你的特长。请你认真的写这五个心得,无论能不能成功,都已自己正确的观念而去写,也就是自己的想法,因为老师想看的是你们对这个的认识,他们会根据你们的认识在教你们更多知识。
高等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开创阶段、发展阶段、成熟与完善阶段。
(1)开创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俄国乌申斯基被称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卡普切列夫1877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成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2)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20年代后期行为主义的研究占了主导地位,强调心理的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以桑代克、华生、赫尔、斯金纳为代表开展了一系列的动物和人的学习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由于在教育情境中的研究较少,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大。杜威采取了另一条研究路线,结合学校教学实际进行研究,强调实用主义“从做中学”,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这时候苏联教育心理学家以维果斯基和鲁宾斯坦等人为代表,主张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强调教育和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这些思想为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这个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有了很大的扩充。它不仅吸收了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的研究成果,同时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思想,儿童个性、社会适应、心理卫生等方面的内容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的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信息论的观点也使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受到很大的影响。
我国教育心理学,在这时主要受西方的影响,房东岳于1908年翻译了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与完善时期(60年代到现在):本世纪60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八十年代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时教育心理学家主要对这种学习的特点开展研究,例如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以及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
发展心理学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任务
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发展任务分别是:
1,婴儿期,出生到2岁,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2,儿童早期,2岁到4岁,获得满足感,克服羞愧感和疑惑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3,学前期,又称游戏期,4岁到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现目的的实现
4,勤奋期,7岁到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现能力的发展
5,青年期,12到18岁,任务是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感的混乱
6,成年早期,18到25岁,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
7,成年中期,25到50岁,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
8,成年晚期,50岁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的实现
艾里克逊认为心理发展一共有多少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①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得冲突;②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③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④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⑤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⑥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⑦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⑧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认知发展、人格发展的阶段?
先回答人格发展的阶段。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格发展一般经过五个阶段:1.口腔期(0-1岁)婴儿从吮吸等口腔刺激获得满足和快乐;2.肛门期(1-2岁)幼儿通过大小便排泄满足其需要(这时期父母们很费神);3.性器期(3-5岁)儿童以抚弄自己的性器官而获得快乐和满足,爱恋异性父母,同时对同性父母产生敌对和嫉妒;4.潜伏期(6-11岁)儿童性与攻击冲动开始进入潜伏期,转为开始注意学校的活动、嗜好、运动及同性伙伴的友谊,价值观的学习使超越自我获得进一步的发展;5.生殖期(12-18岁)由于性器官的成熟,个体进入青春期,并从自我中心阶段转入利他阶段。至此,个体性心里的发展即告成熟。 再说认知发展阶段。认知的广义和认识含义基本相同,包括我们常说的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心理形式。有了这些心理形式的有机组合,我们就能对自己的认识活动进行调节;而人认识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人在 环境的作用 过程中不断发展提高并趋于完善的。所以呀,心理学将人的认知这个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正常的遗传素质是产生正常的认知活动的前提,它奠定了一个人认知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只能提供发展的可能性,一个平台,综上所述,环境才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决定因素(如印度发现的“狼孩”)。可见,一个人的认知发展只要不断与环境相互作用就一直在发展着、完善着,具有连续性,所以硬是要对认知发展划分阶段个人觉得不太容易也没有必要。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有很多内容 第一部分是关于心理发展组织结构的理论—心理分层发展理论(意识潜意识前意识)和人格结构理论(自我本我超我) 第二本分是心理发展的动力状态理论,主要从动力学的角度解释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 主要分为焦虑理论和本能理论 第三部分是心理发展历程的理论,也就是弗洛伊德的儿童发展阶段分层理论 以上是弗洛伊德心理发展观的所有内容,具体因为实在太多 所以若有其他问题可以再问,希望能够帮到你!
如何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
如果想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适当的时间与他交流,交流的方式最好利用书信等方式,避免与他发生不必要的冲突。我也是学生,我挺希望父母或老师利用这种方式与我交流,我认为这是大部分人都能理解、接受的。现在的中学生、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有逆返心理是很正常的,家长和老师应多以点包容和理解。其实学生、孩子也应多与家长交流,让他们更了解自己。我现在就经常与父母交流,给他们当成朋友,多说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努力拉近亲子关系。【这只是我从个人角度出发,不知道对大部分学生是否有用】
人的一生会经历那几个心理阶段的变化???
子波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
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其实不会差得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