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育儿网

窥阴症的临床表现 踝阵挛的临床表现?

膈肌膨升症的临床表现?

膈膨升,又名腹脏突出症、膈肌膨出症,属膈肌无力类疾病,膈肌无力指膈肌活动强度的减弱,包括膈肌麻痹和膈肌膨出症。 本症出现症状轻重不一,头痛,晕厥,昏迷,咳嗽,呼吸异常,恶心与呕吐。婴幼儿因膈肌位置及腹内脏器位置升高,压迫心脏和肺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及循环功能。障碍严重者因反常呼吸运动及纵隔扑动。在短期内可致呼吸循环衰竭,还可能并发间歇肠梗阻。肠梗阻有四大典型症状分别是:腹痛 呕吐 腹胀 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窥阴症的临床表现

维生素D中毒症的临床表现

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食欲减退,甚至厌食、烦躁、哭闹、精神不振,多有低热。也可有多汗、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逐渐出现烦渴、尿频、夜尿多,偶有脱水和酸中毒。年龄较大患儿可述头痛,血压可升高或下降,心脏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电图ST段可升高,有时可有轻度贫血。严重病例可出现精神抑郁,肌张力低下,运动失调,甚至昏迷惊厥,肾功能衰竭等。尿比重低而固定,尿蛋白阳性,细胞增多,也可有管型。长期慢性中毒可致骨骼、肾、血管、皮肤出现相应的钙化,影响体格和智力发育,严重者可因肾功能衰竭而致死亡。孕早期维生素D中毒可致胎儿畸形。

窥阴症的临床表现

踝阵挛的临床表现?

1、巴彬斯基征
患者仰卧位,用一钝尖刺激物刺划病人的足外侧缘,由足跟向前至小趾根部再转向内侧,引起拇趾背伸,其余四趾屈及扇形展开,称“开扇征”,是典型的巴彬斯基征阳性表现。临床上有足趾“开扇征”而无拇趾背伸,只能认为有锥体束损伤的可能性,不能肯定为巴彬斯基征阳性。
2、戈登征
患者平卧,检查者用于挤捏腓肠肌,出现拇趾背屈为阳性。其临床意义同巴彬斯基征。
3、查多克征
患者平卧位,双下肢伸直,用一钝尖物由后向前轻划足背外侧部皮肤出现足拇趾背屈,即为阳性。其敏感性与临床意义与巴彬斯基征相同。
4、奥本海姆征
检查者用拇指和食指沿病人胫骨前自上而下加压推移,其反射和巴彬斯基征相同,其临床意义也相同。
5.霍夫曼征
检查者以右手食指及中指轻夹病人中指远侧指间关节,使病人腕部稍为背伸,手指微屈曲,以拇指向下弹按其中指指甲,拇指屈曲内收,其它手指屈曲者为阳性反应。
扩展资料
出现病理反射肯定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但在1岁以下的婴儿则是正常的原始保护反射。以后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锥体束和锥体外系逐渐完善起来形成。以后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锥体束和锥体外逐渐完善起来形成髓鞘,使这些反射被锥体束所抑制。
当锥体束受损,抑制作用解除,病理反射即出现。病理反射主要是巴彬斯基征及其有关的一组体征。巴彬斯基征的出现绝大多数情况下均表示锥体束有器质性病变。然而个别情况下,如低血糖昏迷或全身麻醉时,可有一过性病理反射阳性。
此时如经静脉注射高渗糖或麻醉解除则此病理征迅速消失,这种情况似乎还不能表明锥体束已发生组织损伤。病理反射阳性出现的反应要由刺激下肢不同部位而产生、方法及名称较多、但巴彬斯基征常见,以有时巴彬斯基生虽为阴性,刺激其他部位引出阳性反应仍有临床价值。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病理反射

窥阴症的临床表现

十二指肠滞淤症的临床表现?

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即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多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角度狭小,压迫了十二指肠横部所致。多见于瘦长体型的女性。 诊断要点 1.长期发作的餐后上腹慢性绞痛,伴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呕吐物含有胆汁和隔餐食物。呕吐常发于餐后2—3小时或夜间,呕吐后症状缓解。 2.进食后站立或坐位易诱发呕吐,俯卧位或左侧卧位可使症状减轻或暂时消失。 3.发作时可见胃型及蠕动波。 4.久病可出现营养不良、消瘦及贫血。 5. X线钡餐造影可确定诊断。

进行性肌肉萎缩症的临床表现

1.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X性连锁隐性遗传,基因位点在Xp21,基因的缺陷可导致骨骼肌中其编码蛋白dystrophin的缺乏,分为Duchenne和Becker两型,前者起病年龄早,病情重,进展快,dystrophin几乎缺如;后者起病年龄较迟,病情相对较良性,dystrophin量减少或有质的改变。
(1)Duxhenne型是肌营养不良中发病率最高,病情最为严重的一型,常早年致残并导致死亡,故称为“严重型”,几乎所有患者均为男孩,女孩患病极为罕见,多在3岁之后发病,可见患儿动作笨拙,跑,跳等均不及同龄小孩,因骨盆带及股四头肌等无力,致使行走缓慢,易跌倒,登楼上坡困难,下蹲或跌倒后起立费劲;站立时腰椎过度前凸,步行时挺腹和骨盆摆动呈“鸭步”样步态,仰卧起立时,必须先翻身与俯卧,以双手撑地再扶撑于双膝上,然后慢慢起立,称Gower征,随病情发展累及肩带及上臂肌时,则双臂上举无力,呈翼状肩胛,萎缩无力的肌肉呈进行性加重,并可波及肋间肌等,假性肌肥大最常见于双侧腓肠肌,因肌纤维被结缔组织和脂肪所取代,变得肥大而坚硬,假肥大也可见于三角肌,股四头肌等其他部位的肌肉,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随肌萎缩无力之加重及关节活动的减少,可出现肌腱挛缩及关节强硬畸形,大约在12岁左右便不能站立和行走,不少患儿伴心肌病变,心电图多有异常,如高R波,Q波加深等,部分患儿智力低下,大约在20岁左右,病人多因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及心力衰竭等原因而死亡。
(2)Becker型与DMD相似,区别要点主要在于病程长,发展相对缓慢,有一段正常的生活期,故称之为“良性型”,本型一般在5~20岁发病,大约在出现症状后20余年才不能行走,四肢近端肌肉萎缩无力,尤以下肢明显,腓肠肌肥大常为早期征象,心肌受损及关节挛缩畸形较少见,智力一般正常,大多可存活至40~50岁。
2.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
是一种少见的良性X连锁隐性遗传病,多于2~10岁发病,初期常表现上肢近端及肩胛带肌无力,数年后逐渐累及骨盆带及下肢远端肌群,一般以胫骨前肌和腓骨肌无力和萎缩最为明显,少数可伴有面肌轻度无力,本型常在早期出现颈,肘,膝,踝关节挛缩,几乎所有病人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脏损害,可由心脏传导阻滞而突然致死。
3.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女均可罹患,发病年龄差异很大,一般为5~20岁。
病变主要侵犯面肌,肩胛带及上臂肌群,面肌受累时表现面部表情淡漠,闭眼,示齿力弱,不能蹙眉,皱额,鼓气,吹哨等,由于常合并口轮匝肌的假性肥大,以致上下嘴唇增厚而微噘,同时病变会延及双侧肩胛带及臂肌群,常为不对称性,以致患者双臂不能上举,外展不能过头,出现梳头,洗脸,穿衣等困难,由于肩胛带肌无力萎缩,表现明显的翼状肩,有的表现游离肩或“衣架样肩胛”,可见三角肌,腓肠肌假性肥大,心肌受累罕见,晚期才累及骨盆带肌群,病情进展缓慢,一般预后较好。
4.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以往由于对该类病变认识甚少,只是根据临床症状和遗传方式来分型的,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Bushby和Beckmann(1995)根据基因分析的结果,对LGMD提出一个全新的分型命名,他们按遗传方式将LGMD分为两型:LGMD1代表常染色显性遗传,LGMD2代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并在LGMD1或LGMD2后加字母表示不同的致病基因所导致的相应亚型,截止目前,LGMD1分为LGMD1A,1B和1C 3种类型;LGMD2则分LGMD2A,2B,2C,2D,2E,2F,2G和2H,共8种类型,在LGMD中,90%以上为LGMD2。
现将其中较常见的类型简述如下:
(1)LGMD1A型基因定位于5q22.3-q31.3,其编码蛋白为myotilin,多在青壮年期间发病,初期表现为四肢近端无力,逐渐累及肢体远端,后期见有踝关节挛缩,病情进展缓慢,最终失去行走能力,血清CPK水平升高,EMG呈肌源性损害。
(2)LGMD2A基因定位于15q15.1-p121.1,其编码蛋白为calpain-3,临床严重程度不一,大部分表现较轻,发病年龄4~15岁,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近端无力,呈对称性,后累及肩胛带肌群,多于30岁左右丧失行走能力,有些患者可有腓肠肌假性肥大,但程度较轻,后期可有小腿肌挛缩,脊柱强直,血清CPK水平明显升高。
(3)LGMD2C(重型儿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肌营养不良,SCARMD)基因定位于13q12,编码蛋白为r-sarcoglycan,病情严重,部分病例有类似DMD的病程,其他多介于DMD和BMD之间,发病年龄为3~12岁,首先侵犯骨盆带肌,以后波及胸部,颈部肌,尚伴有心肌受累,一般不影响智力,多有腓肠肌假性肥大,常于10~13岁丧失行走能力,30~40岁出现呼吸衰竭,血清CPK水平明显升高。
5.眼咽型肌营养不良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肌病,多在40岁左右起病,首先出现对称性眼外肌无力和(或)眼睑下垂,后逐渐表现吞咽,构音困难,进展十分缓慢,少数患者以吞咽障碍作为首发症状,尚有些患者伴有轻度的面肌,咬肌,颞肌以及肢带肌等的无力和萎缩。
6.远端型肌营养不良
目前已将该型肌营养不良至少分为4个亚型,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Ⅰ型,Ⅱ型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Ⅰ型,Ⅱ型,前者多出现在欧洲,而日本报道的病例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Ⅰ型和Ⅱ型,该类肌病的共同特点是:肌无力主要表现在四肢的远端,以伸肌的无力和萎缩最明显;无感觉障碍及自主神经损害的表现;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其中有些类型的病理学检查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相似。
7.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定位于19q13.3,编码蛋白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蛋白激酶,正常健康人的DMK有5~37个CAG核苷酸重复序列,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该基因CAG重复可达50~300个,此类由于三核苷酸串重复导致的疾病统称为三核苷酸重复疾病,本病的病理特点与其他类型的肌营养不良不同,肌纤维坏死和再生少见,而主要改变为肌纤维周边大量的肌浆块形成,内核肌纤维明显增多,纵切面可见核链形成,此外还可有选择性Ⅰ型纤维萎缩,因此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强直型肌营养不良在分类上不属于肌营养不良,而属强直性肌病的范畴。
强直型肌营养不良为多系统损害疾病,除肌萎缩,肌无力和肌强直外,还有内分泌系统损害如阳痿,脱发,睾丸萎缩,乳房肿大和卵巢功能下降;心脏损害如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神经精神损害如精神发育迟滞,遗忘,多疑;眼部损害如晶体浑浊和白内障(见于90%的患者),有些患者还可以伴有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肾衰竭的临床症状表现有哪些?

1.全身症状:衰弱、贫血、出血体质、酸中毒、高血钾症、低血钠症、水潴留、感染。 2.胃肠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3.心血管症状:高血压、心律紊乱、心包炎、肺水肿。 4.神经系统症状:谵妄、昏迷、抽搐、周围神经炎。 5.皮肤色素沉着:搔痒。 6.低钙血症:挤压伤肌肉断裂及急性胰腺炎。

雷诺氏症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吗??

雷诺氏症的临床表现是患者在冬季会发生手指或是脚趾的麻木刺痛,皮肤苍白发紫。尤其是在受到寒冷刺激如冷水时,雷诺氏症的症状更加的明显。雷诺氏症症状严重的患者会有肢端皮肤的萎缩或是手指头溃烂的现象。

肺气虚的临床表现,症状是什么?

肺气虚损不足,临床以咳嗽乏力、畏风自汗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多见于咳嗽、哮喘、自汗,以及西医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 《内经》论述了肺气虚的病因病机。隋代《诸病源候论》 阐述了汗出病候与肺气虚损,卫阳不固的关系。宋代杨仁斋(即杨士瀛)的《仁斋直指方论》认为肺气虚进一步发展即为肺阳虚证。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指出肺气虚的主要症状是虚喘。清代《医学心悟》指出肺气虚有因“脾虚不能生肺”而成者。 肺气虚可由劳伤、久咳、暑热及重病之后,或脾虚不能上升清气于肺,而致肺气亏少,功能活动减弱,形成肺气虚证。 肺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为咳喘气短,声音低怯,自汗畏风,易感外邪,气短乏力,面白神疲,舌淡苔白,脉弱等。由于肺主诸气而司呼吸与声音,有输布精微至全身,通调水道的作用。因而病理上,肺气不足,一则胸中宗气亏少,呼吸失司;二则卫气不足,卫外不固,易被外邪所袭;三是肺气虚少不能通调水道,布散精气而致水液失调,脏腑周身失养。所以肺气虚的辨证要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①咳嗽声低无力,喘息短气,声怯懒言,痰多清稀。②面色不荣,畏寒自汗,疲乏无力,易患外感,或脾气虚导致大肠传送无力而致便秘,虽有便意而大便难下伴汗出气短。③除上述肺经症状与全身表现外,多见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或细弱。 肺气虚又可发展为肺阳虚,前述症状更加严重,且有背寒怕冷,反复感冒等阳虚表现。如肺气虚与脾虚或肾虚同时存在,可出现浮肿,小便不利。 肺气虚的治疗以补益肺气为主。肺虚咳喘可用补肺汤或人参胡桃汤;肺卫不足易感外邪可用玉屏风散;合并肺阳虚者可用保元汤。 [编辑本段]临床诊断 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的功能衰弱。 病发原因:多由久咳耗伤肺气,或乎素体弱,肺气不足,或因脾虚,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肺所致。多见于疾病的后期或慢性肺系疾患之中,属虚证。 (一)主症:咳喘无力,少气不足以息,自汗。 (二)临床表现:咳喘无力,少气不足以息,动则更甚,痰液清稀,面色淡白或胱白,神疲体倦,声音低怯。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淡苔白,脉弱无力。 (三)证情分析:肺气亏损,宗气不足,呼吸功能减弱,故咳喘无力,少气不足以息。动则耗气,而喘息更甚;肺气不足,水液失于正常输布,聚而成为清稀痰液,气虚不能运血上荣,故面色淡白或咣白。气虚则神疲乏力,声音低怯,肺气虚,卫外失固,腠理不密,故畏风,自汗,易于感冒。舌淡、苔白、脉弱无力均为气虚之证。 (四)本证的发展与影响:肺气不足、卫外不固,复受外邪侵袭,则可致气虚外感之证。肺气虚弱,宗气不足,可成心肺气虚证。肺气根于肾,肺虚日久,影响及肾,则成肾不纳气之证。 (五)本证与相关证候的鉴别: (1)本证与脾气虚证的鉴别:本证与脾气虚证同属气虚范畴,但本证病位在肺,除一般气虚证候外,还以有咳喘痰液清稀,气短,动则更甚之症状为其特征;而脾气虚证病在脾脏,以一般气虚见症伴有纳少,腹胀,食后尤甚,大便溏薄或浮肿等见症为特征。若同时既见有肺气不足之证,又见有脾虚失运之证,则为两者复合之肺脾两虚之证。 (2)本证与心气虚证的鉴别:两者亦属气虚证的范畴。但本证病在肺脏,故以咳喘气短,动则更甚,易于感冒,伴一般气虚证候为特征,而心气虚证病在心脏,故以心悸怔忡,胸闷不适,活动后诸症加重伴有一般气虚见证为特征。若临床既有肺气虚弱证,又有心气不足之证,则为两者复合之心肺气虚证。 (六)辨证要点:1.必须见有肺脏功能衰减之表现,如咳嗽无力,短气;2.必须具有一般气虚之证,3.多见于肺脏疾患之后期及肺系慢性疾患之中。 对肺气虚患者,宜常食红枣糯米粥、瘦肉鸡汁、禽蛋、猪肺等以补肺气,同时注意培土以生津 ,可选食莲子、芡实、山药、黄豆、鲜河鱼等以健脾益胃;对痰湿不盛者,可试用石榴、涩柿、银杏等收敛肺气,但不可多用。 肺气虚是指肺气衰弱的状态,可以由疾病或亚健康状态引起。从临床医疗看,大多数肺气虚的人患有气喘、咳嗽、咯痰、自汗等肺部疾病,如老慢支、哮喘等;也有一部分人仅仅是肺功能减退,呈亚健康状态,出现畏寒畏热、易伤风感冒、尤畏寒冷等症状,都与肺气虚有关。 肺气虚的表现 肺气虚多见五种表现:(1)多少气乏力,稍有劳作则气喘吁吁,呼吸气促;(2)使人体抗病能力低下,容易感染外邪,易于感冒,多有畏寒、流清涕之证;(3)遇寒冷易发作鼻窦炎;(4)常见皮肤干燥、皱缩、瘙痒,秋冬气候干燥时尤其突出;(5)常可导致肾阳不足,使水液运行不利,出现尿频数,余沥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