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育儿网

小班建筑区教案 小班社会教案社区真方便

小班建构搭灯笼教案

活动目标:
  1.能较快地往返跑。
  2.学习在奔跑时用研究观察前方,避免碰撞。
  3.能粘贴灯笼并将废纸放进垃圾箱。
  活动准备:
  1.事先做好10只灯笼。
  2.与灯笼颜色对应的缎带。
  活动过程:
  1.“挂灯笼”游戏。
  拿着灯笼跑过去贴灯笼,跑的时候不能碰到小朋友。不同颜色的灯笼要贴在对应的彩色缎带上,贴的时候要撕掉后面的双面胶,将胶带粘在缎带上。废纸屑放在小筐中。
  教师示范。
  幼儿游戏,教师提醒幼儿遵守规则。
  表扬在奔跑中不碰撞别人的幼儿。

小班建筑区教案

小班区域游戏玩具城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照自己的意愿表述自己家某一房间的布局,学习正确使用上面、下面、旁边、前面、后面等方位词表述各种家具的相对位置。 2.能发现自家与其他人家布局、安排的不同,喜欢自己的家。 活动准备: 1.《幼儿画册》(第一册4页) 2.事先将活动要求告知家长,请家长引导孩子了解自家各个房间的名称、用途、家具布局及简单理由。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我们都喜欢自己的家,喜欢家里的东西,那我现在请宝宝们来看一看X老师的家,看看X老师的家里都有哪些东西,看看这些东西是怎么摆放的? 2.老师介绍自己家客厅的布局图,引导幼儿学说方位词。出示布局图,向幼儿进行介绍并提问:这是老师家客厅的图,来看看客厅里有些什么,他们在什么位置上呢? 老师先一一介绍,然后引导幼儿说出窗户下面有沙发,沙发上面有玩具小熊,墙上有一幅画和一个钟,沙发前面是电视机柜,柜子上面有电视机,柜子旁边有一盆绿色植物等。 3.教师请幼儿再次简单说出客厅里的东西及布局,巩固幼儿对方位的认识。 师:看完了X老师家的客厅,现在我请你们把自己家客厅的东西贴在图上,然后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你家的东西都是怎样放的。 4.学习按照自己的意愿合理布局,再现一个自己的家。 (1)请幼儿使用操作卡片来再现或者设计自己家的某个房间布局。提醒幼儿一边操作一边说说自己的设计。 (2)相互交流,请幼儿介绍自己家的布局。老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幼儿进行表述,如:你设计的是哪个房间?你的家里有哪些东西?是怎么放的呢?(引导幼儿正确运用方位词) (3)发现比较各自设计的不同。提问:找一找,你的设计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 总结:宝宝们都设计出了自己的家,家里的东西我们都要爱护,不能随便乱画,不能把东西打破,要喜欢、爱护自己的家。

小班建筑区教案

小班社会教案社区真方便

小班社会教案:贝贝搬家活动目标:1、知道危险的东西不能乱动,了解相关的防护知识。2、学习保护自己,增强自护意识。活动准备:纸偶小狗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339666635、PPT课件、幼儿操作材料《社会》第18页、挂图17号活动过程:一、贝贝搬家1、出示小狗纸偶,操纵纸偶说:我叫贝贝,主人带我搬家啦,新家真漂亮,可是我在新家里遇到了一些危险,你们猜是什么危险呢?2、引导幼儿猜想是什么危险,谈论家里可能发生的一些危险。3、教师操纵小狗纸偶讲故事,讲讲,问问,说说。二、远离危险1、播放PPT,出示故事挂图,指导幼儿看挂图回忆故事:贝贝遇到的第一个危险是什么?贝贝知道了什么?第二个危险是什么?贝贝知道了什么?第三个危险是什么?贝贝知道了什么?2、操纵小狗说:小朋友快告诉我,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样做?3、鼓励幼儿告诉贝贝合适的做法:如果需要开煤气灶怎样做是安全的?如果想喝热水怎样做是安全的?如果想看电视怎样做是安全的?如果想要吃药怎样做是安全的?三、保护自己1、出示一些利器,如:刀子、碎玻璃、大头针等尖利物品。说一说:乱动这些东西会怎样?遇到这些东西应该怎么?2、引导幼儿归纳:不能玩火,不能玩电,不能玩一些尖利的东西,不能随便自己吃药……3、使用幼儿操作材料《社会》第18页“贝贝搬家”,进行安全自护教育。

小班建筑区教案

中班构建区观摩游戏活动教案

设计背景
  在一次春游中,孩子们在公园里兴趣十足地谈论着各种设施、景物、大型玩具。我借机向孩子提出了问题:你看到的公园里都有什么?如果让你当小小建筑师,你会为公园里添上什么东西?一次结构游戏活动由此开展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2、引导幼儿能围绕主题,运用多种材料,提高幼儿围合拼搭、拼摆、延长的技能。
  3、鼓励幼儿尝试与同伴分工合作,并能在游戏中友好相处。
  重点难点
  幼儿能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围合、拼搭、拼摆、延长的技能。
  活动准备
  用绿色塑胶垫布置场景;公园、围墙栅栏、小路的图片;各种结构材料、若干辅助材料(牙膏盒、一次性筷子、果冻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参观了公园,公园里都有什?
  2、老师分别出示公园、小栅栏、小路的图片让幼儿欣赏,加深幼儿的记忆。
  二、示范讲解。
  1、如果小朋友是小小建筑师,你会建一个什么样的公园呢?你会为公园里添上哪些东西呢?
  2、介绍此次建构的材料。
  3、提出建构游戏的要求。
  三、幼儿建构,教师指导。
  1、幼儿自由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建构。
  2、老师指导幼儿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进行建构。
  3、让幼儿将搭好的物体摆放到指定的地方。
  四、欣赏与评价
  请幼儿一起欣赏建造好的公园,并说说为自己建造的公园里添了哪些东西。
  教学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首先能对活动的内容感兴趣,能积极大胆地进行建构,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用一些辅助的材料建造小路、设置小栅栏、拼插各中大型玩具及设施,想象力丰富,布局较合理。个别幼儿需要老师的指导与帮助,活动中老师应在引导幼儿建构的同时,提醒启发幼儿更多的创造力,在肯定个别幼儿的独特成果时,要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取得更大的收获,以激发幼儿创作的积极性。

中外建筑艺术欣赏小学教案怎么写

教材分析;体裁题材、内容形式|、结构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引导法等。

教学准备:cAI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a.课前准备。B.师生问好

二、导课、情景展示图片、学生观看思考回答想象。

三、进行新课、a.出示课题
b.教师采用图片法、启发式、引导法、讨论法、谈话法、示范法、叙述法、讲解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c.学生个别先掌握内容、分组掌握内容、全班掌握内容、学生在教师引导配合中进一步掌握全部知识内容
d.本节课内容丰富难易安排合理、形式新颖不拘一格、结构紧凑不拖沓分层分部分板块
e.学生在教师引导配合中掌握本节课全部知识内容、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达到本节课教学目的
f.拓展延伸

四、二度创作
五、小结反思

小班区域活动图形变变变教案怎么写

活动目标:

  1、认识救护车的外形和用途;

  2、知道打特殊电话120找救护车。

  活动过程:

  一、认识救护车

幼师面试小班试讲课 谁有教案?

一、小班 科学 打开食品包装袋的秘密
活动目标
1、能发现和识别开口标记,知道如何去打开不同包装袋。
2、探索正确打开各种包装袋的方法,培养积极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点 探索从开口标记处正确打开包装袋。
活动难点 发现和识别开口标记。
活动准备
1、看过《多来a梦》动画片,有拆开食品包装袋的经验。
2、各种食品、干净毛巾(餐巾纸)、食品盘、(可以不用准备吗?)食品袋标记放大图示(一个小口子或小箭头,还有其他的吗:如带锯齿的)。
3、创设区角,提供其他各种不同材料、形状的包装,孩子探索。(这一点恐怕不行,到外地)
活动过程
一、认认各种食品,探索打开食品袋的方法
叮当猫来和大家玩游戏啦,我的口袋里有好多好吃的!(从围裙的口袋中“变”出食品)瞧,这是什么?(猫哆哩、旺旺雪饼……一一带孩子认识)
1、提问:你们能自己想办法吃到口袋里的东西吗?
孩子自由挑选喜欢的食品,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打开。
2、教师观察指导:
a、在打开口袋前,请先用桌上的小毛巾把小手擦干净,吃完食品的空口袋请放在桌子中间的盘子中,不能乱扔。
b、给力气小的帮一把手,向已经打开的问问方法。
c、鼓励孩子间探索: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途径。
d、重点观察幼儿的打开方法。
二、集体讨论:怎样打开包装袋
1.当孩子已经找到正确方法时,提问:你从哪里打开?请指出来。(孩子演示方法)
2.当孩子没找出正确方法时,教师以小口袋的口吻问幼儿:“我身上有一个标记,如果你们能找出来,也能很方便地把我打开,快来找找吧。谁找到了,就来试一试。 (这个地方什么意思?)
3出示放大的食品包装图片,引导观察并总结:这里有什么呢?(一个小口子或小箭头)从小口子这儿一下就把口袋撕开了。
三、再次探索和品尝
孩子运用新学到的方法尝试。
你们可以再选一样你喜欢吃的东西,找找上面有没有小标记,再用你的好办法把它打开。吃完的垃圾口袋放进盘子里。
四、活动结束
我们把这些好吃的和所有的老师一起分享,再把我们打开口袋的新方法介绍给他们吧。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中探索其他食品的打开方法(牛奶盒、饮料瓶、易拉罐等)。

小班科学《玩泥土》教案和说科稿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引导幼儿区分干泥和湿泥,了解他们的性能用途,感知他们的不同特性。
  2、增强幼儿玩土的安全和卫生意识。
  3、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玩过挖土:寻找过泥土里有什么。
  2、玩土区;塑料小铲子、水、模具若干;套袖、鞋套人手一副。
  3、活动背景:轻音乐。
  4、手机电话一部,老师佩带的小型麦克风一部。
  活动过程:
  一、介绍活动任务,引出活动。
  先穿戴好套袖鞋套后,带入场地--玩土区。
  1、引入活动:通过接听蚯蚓先生的电话,交待今天的任务:找泥土的秘密。
  2、讨论:"我们在找泥土秘密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3、交待规则:看谁先找到泥土的秘密,听到电话铃响后,快点回来告诉泥土的好朋友--蚯蚓先生。
  (评价: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次活动由找秘密引出,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进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活动一开始我以接听蚯蚓先生的电话内容,为幼儿布置任务,开始了今天的活动。因为幼儿在玩土时常常处于无休止的状态,所以我通过以蚯蚓先生为主线贯穿活动始终,来引导幼儿进行活动收放各环节的衔接。)二、感知干泥土的特征。
  1、自由探索。
  "请小朋友们带上工具去玩一玩,看看你能发现泥土有什么秘密?"(1)为什么用玩具小熊做出来的小熊一碰就没有了呢?(2)两处的(翻过的泥土和没有翻的)泥土有什么不同?(软、硬)(3)泥块为什么用手拿就没有了?(易碎、松)(评价: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细心地观察,根据幼儿的操作及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幼儿从无目的地玩到有目的的探索答案解决问题,由此,幼儿对泥土的"硬、软、松、易碎"的特性,在自己的亲身感知后也有了基本的理解。)2、幼儿讲述。
  师问:"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蚯蚓先生来电话了,我们一起来告诉蚯蚓先生。引导幼儿集中。)我发现干的泥土很松。
  我发现泥土很软。
  我发现那边有的泥土很硬。
  我用铲子轻轻一敲,泥土就碎了。
  三、感知湿泥的特性。
  1、自由探索。
  请小朋友们往干的泥土里加一点水,你会发现什么?水到哪里去了呢?我问:加了水的泥土怎么样了?为什么会粘在手上?你继续加水,再试试看,泥土又是怎样呢?
  (评价:本环节主要引导感知湿泥的特征,由干泥到湿泥的变化,诱发幼儿去探索。在我一边和幼儿玩一边引导幼儿的过程中,完全抵消了幼儿的紧张和顾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探索,寻找秘密,正如《纲要》中所说"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平等宽松的氛围",同时教师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身份及幼儿是活动的主人也相互融合、互相促进。)2、幼儿讲述。
  师: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蚯蚓先生来电话了,我们一起来告诉蚯蚓先生,加水后泥土的秘密吧。引导幼儿集中。)泥土会吸水。
  泥土中加水后会变的软软的,很有黏的。
  全粘在我的手上了。
  加水后,我把塑料的螃蟹拿起来,螃蟹还是好好的,泥土没有松。
  加水后,泥土会变形,想做成什么形状的都可以。
  四、了解泥土的作用。
  1、讨论:小朋友在生活中见过泥土有什么用吗?
  2、请幼儿讲述。
  可以泥土种植花、草。
  可以用泥土种树。
  泥土可以种庄稼。
  泥土可以可烧成砖瓦盖房子。
  泥土可以捏成泥人,还可以做玩具,我们家有的。
  泥土还是小虫子的家。
  五、活动延伸引导幼儿清洗玩土时用的工具。
  活动总评:
  本活动在选材上,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兴趣,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改变了以往玩土时缺乏目的性的状态,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时间、空间大量的留给幼儿,让幼儿通过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们在相互交流、操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构建积累经验,完成了活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