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育儿网

渭河大禹 大禹叫什么名字

渭河的历史

渭河

水名,一称渭水,黄河最大支流。在陕西省中部,源出甘肃省渭源县西北鸟鼠山,东南流至清水县,入陕西省境,横贯渭河平原,东流至潼关入黄河,长787公里,流域面积13.43万平方公里。上游以及北岸泾河、洛河等支流,流经黄土高原,夹带大量泥沙。中、下游渠道纵横,自汉至唐,皆为关中漕运要道。《山海经.海内东经》:“渭水出鸟鼠同穴山,东注河,入华阴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山,在鸟鼠山西北,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唐张籍《登咸阳北寺楼》诗:“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去深。”

渭河大禹

渭河来历??

渭河(Weihe River),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今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眉县’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渭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

渭河大禹

大禹叫什么名字

大禹,姓姒,亦称大禹,夏禹

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尧帝开始起用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鲧治水逢洪筑坝,遇水建堤,采用“堙”的办法,九年而水不息。尧的助手舜行视鲧治水无功,将他诛杀在羽山。
舜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他从冀州开始,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决定采用因势疏导洪水的办法。
当时的绍兴地区也受到洪水的祸害,被称为荒服之地。大禹治水到了这块荒蛮之地,凿山疏流,将水引入东海,使这片浅海沼泽之地重新成为平原,人民得以从事垦殖为生。大禹曾在绍兴娶涂山氏为妻。新婚才四天,禹便离家治水去了。他婚后离家十三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而不进去。“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吃苦耐劳、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被传为千古佳话,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渭河大禹

渭河的源泉在哪里

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似乎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历史地理文献几乎都是这样记述的。我国古代最早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的〔西山经〕说: “(西山)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其中多鳋鱼,其状如鳣鱼,动则其邑有大兵”。《山海经》记述所有山脉与河流的同时,也记述动物、矿物和怪异事件。这里记述了渭河出自鸟鼠山,山上多白虎、白玉,水里多鳋鱼,鳋鱼的状态预示着当地的战争与和平。“河”是古代对黄河的简称。晚些时候,大约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名著《尚书》〔禹贡〕篇记曰 “(大禹)导渭自鸟鼠同穴”,注解曰“鸟鼠同穴,山名,即鸟鼠山,在今甘肃渭源县南,渭水所出”。又曰“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沣河、泾河、漆水河、沮水都是渭河支流,在陕西省境内纳入这些支流后注入黄河。《汉书·地理志》〔陇西郡〕条〔首阳(县)〕:“禹贡鸟鼠同穴山在(县)西南,渭水所出,东至船司空入河,过郡四,行千八百七十里”。“船司空城”在陕西省华阴县,渭河入黄河处。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二十世纪初杨守敬、熊会贞注释的《水经注疏》记述渭河:“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首亭南鸟鼠山……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三源合注,东北流,经首阳县西,与别源合。”该书注解“高城岭”即首阳山,“渭首亭”即渭源城,均在陇西郡辖区。此中亦有误,商末周初的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此山在渭源县城东南35公里处的享堂沟,不是渭首亭所在之山。这几部经典都记述渭河发源于渭源县鸟鼠山。而明代顾祖禹所撰《读史方域纪要》则认为“渭水出临洮府渭源县西二十五里之南谷山,流经鸟鼠山下,……东至华阴县北,入于河……过郡四,行千八百七十里。”他否定了鸟鼠山是渭河主发源地的说法,只不过是“流经”山下而已。

现代的水利与河流著作中对渭河的发源地表述也莫衷一是。当代学者赵永福编写的《水经注通检今释》注释甘肃省渭源县西南的清源河是渭河的“别源”,未明确“正源”何在。《甘肃省水利志》说“渭河发源于渭源县南鸟鼠山,河源高程3230米。”权威河流著书《中国江河》说“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陕西省编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力资源复查成果》(陕西省卷)说渭河“发源于渭源县西南部海拔3495米的鸟鼠山北侧,源头高程1383米,三源合注。”而甘肃省编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力资源复查成果》(甘肃省卷)则写道“发源于渭源县西南部高程3495米的豁豁山”,豁豁山是清源河的源头,即承认渭河的主源是清源河。《甘肃省抗旱防汛手册》却说渭河“源出渭源县太白山”,这里又错位了,渭源县太白山在豁豁山西北方5公里处,两个不同的流域,太白山的水流向洮河支流漫坝河里。黄河水利委员会在2005年主持编制的《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只是简单的说“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可见现代资料也各有说辞,海拔高程的差异是指向不同,有的指山头高程,有的说谷底高程。甘肃省渭源县水利部门所写《渭河流域简介》明确说“渭河发源于渭源县南部的豁豁山”。

渭河究竟发源在哪里?看来古代典籍的记述是一代代的文字传承,未见后续者实地考察。现代水利与河流著作或资料,大多沿用典籍的记述,只有甘肃省当地的资料明确发源于豁豁山,符合实际河流地理态势。
渭河干流最上游的县城渭源县,亦名清源镇,古代也叫首阳县、渭首亭。县城处有三条醒目的河沟交汇:从南边来发源于豁豁山的清源河,从西边来发源于韩家山的龙王沟,从北边来发源于关山的唐家河。三河沟在县城处汇流后向东南流,始为渭河。这大概是古代典籍上说的“三源合注”。龙王沟源头韩家山正是鸟鼠山,那是一片黄土丘陵沟豁区,在山坡的林木中有“品字泉”遗迹,河水来源于泉;附近建有供奉大禹像的“禹王庙”,相传最早建于周朝,现存庙宇是清宣统元年重建;附近还有村庄、农户。

南源清源河源头豁豁山地处崇山峻岭,高程3508米,汇流长度28公里,流域面积114平方公里,水量2400万立方米;而西源龙王沟和北源唐家河均发源于北部黄土丘陵区,高程不高,都是2400米左右;河沟长度不长,都9公里;流域面积小,都18平方公里;水量小,都36万立方米。

现代确定河流源头多遵循“唯长唯远”的原则,因此,清源河应该是渭河正源,即渭河发源于豁豁山,龙王沟和唐家河均应是其支流。所以新的、甘肃省的河流和水利资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力资源复查成果》(甘肃省卷)和渭源县的材料主张渭河发源于豁豁山。在过去也有以主方向确定河流正源的例子,例如嘉陵江上源取较小较短、大方向和中下游一致、发源于秦岭大散关的故道水为正源,而不取较大较长、方向有很大夹角、发源于齐寿山的西汉水。又如汉江上源取勉县以西的正源,而舍弃又长又远又大、从勉县以大角度汇入的褒河。渭河上游三源中,发源于鸟鼠山(韩家山)的龙王沟虽

关于渭水(渭河)的诗词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望渭水诗 庾信 树似新亭岸,沙如龙尾湾。 犹言吟暝浦,应有落帆还。 渭水西别李仑 崔国辅 陇右长亭堠,山阴古塞秋。 不知呜咽水,何事向西流。

以前渭河的水是怎么样的

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75.7亿立方米,陕西境内为53.8亿立方米。径流地区分布不均,总的趋势是自南而北减小,秦岭、关山区高,原区、谷地区低;西部大于东部,中游比下游径流丰富。秦岭北坡的径流模数较高,为9~15公升/秒·平方公里,而黄土原区的径流模数只有0.8~2.2公升/秒·平方公里,仅千河径流模数较高,千阳站为4.66公升/秒·平方公里。渭河干流的径流模数为2.5~3.7公升/秒·平方公里,其中魏家堡、咸阳站较高,是由于支流加入造成。
  从径流深等值线图上可清楚地看到,秦岭北坡的径流深随山地高程升高而增加,由低于100毫米到高于600毫米,最高中心在太白山及南五台山。渭河冲积平原十分平坦,水利化程度很高,属于低产流区。
渭河中下游径流的年际变化,表现为南部小,北部大,即渭河南岸秦岭山地年径流量丰富而年际变化小;北岸黄土区年径流小而年际变化大。年径流的变差系数,秦岭北坡一般为0.30~0.40,其中石头河、清姜河等仅为0.30,黑河、涝河及沣河等为0.40,再往东的大峪河、石砭峪河等又减少到0.35。最大年与最小年的比值为3.0~4.0,在秦岭北坡的分布情况与变差系数的分布相适应。黄土塬区的变化最大,变差系数为0.45~0.60,最大年与最小年径流的比值为4~6倍。渭河干流水量大,径流的年际变化相对较小,变差系数0.30~0.35。
渭河径流的季节变化明显,干流以秋季流量最大,约占年径流的38%~40%,夏季占32.8%~34.2%,春季占17.7%~19.1%,冬季为8.3%~9.9%。南岸支流黑河及以西的河流,以夏季径流量大,秋季次之;黑河以东的河流则以秋季最大,夏季次之,春季径流的比重较大,可占到21%~27.3%。北岸支流以千河径流的年内分布最不均匀,秋季径流占52.6%,夏季径流只占23.5%,春季径流也较低,为14.6%。漆水河径流的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春季占23.2%,与夏季25.1%相近,冬季径流高达15.8%,比千河春季径流还高,其原因在于下垫面因素的影响。

泥沙
渭河华县站平均每年向黄河输送49200万吨泥沙,泥沙主要来自北岸的黄土区,以泾河及渭河上游最甚。泾河平均每年向渭河输送30900万吨泥沙(张家山站),占华县站输沙总量的62.8%,而流域面积只占华县站的40.6%。来自渭河上游的泥沙,林家村站每年20000万吨,占华县站年输沙量的40.6%,而流域面积只占华县站的28.8%。渭河南岸为秦岭土石山区,植被较好,河流含沙量很少,一般均在1.0公斤/立方米以下;年平均输沙模数,一般为每平方公里数百吨。灞河流经黄土区,其马渡王站含沙量为5.6公斤/立方米,年输沙模数为2110吨/平方公里。
渭河干流含沙量,由林家村(63.7公斤/立方米)、魏家堡(43.9公斤/立方米)至咸阳(31.1公斤/立方米)是逐渐减小的。其原因在于:首先是渭河出宝鸡峡进入关中平原后,河谷突然放开,河床比降大减,水流挟沙能力减小,上游带来的泥沙沉积于河槽内,使河水含沙量自然减小;其次是河段两岸支流的含沙量均较小,含沙量较大的北岸支流千河、漆水河也只有10~11公斤/立方米,使含沙量减小;还有是宝鸡峡引渭灌区,把部分泥沙带到灌区内,使含沙量减小。咸阳以下河流含沙量又急剧增加,临潼站达55公斤/立方米,华县站也有49.3公斤/立方米,主要原因在于泾河带来了大量泥沙,泾河张家山站含沙量高达148公斤/立方米。我们常使用的泾渭分明成语,系指泾河水清,渭河水浑,已变为泾河水浑,渭河水清了。
渭河及各支流输入中下游河段的泥沙,远远大于通过华县站输送给黄河的泥沙,即每年还有大量泥沙沉积在中下游河槽内,主要原因在于三门峡水库提高了河流侵蚀基点。

大禹的故乡在什么地方?

河南郑州登封嵩山附近禹,姒(sì)姓,名文命,古涂山氏国(今安徽怀远)人,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世袭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关于禹的出生地说法不一,但籍贯在郑州登封嵩山附近的说法比较可信。

沣河从什么地方汇入渭河?

沣河,黄河支流渭河右岸支流,位于关中中部西安西南,正源沣峪河源出西安市长安区(原长安县)西南秦岭北坡南研子沟,流经喂子坪,出沣峪口,先后纳高冠、太平、潏河,北行经沣惠、灵沼至高桥入咸阳市境,与渭河平行东流,在草滩农场西入渭。全河长78公里,平均比降8.2‰,流域面积1386平方公里,平均径流量4.8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