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资料,图片(好看点)
蜗牛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6145.html
蜗牛图片:
http://blog.cfan.com.cn/batch.download.php?aid=92918
http://www.rayli.com.cn/2006-04-17/L0011008_159934_3.html
http://www.skysucai.com/sucai/dongwu/jiaqing/tu/200603/81578.html
http://www.netsailing.net/html/2007-03/185.htm
蜗牛的外形
蜗牛有一对长长的触角,那是他的眼睛,眼睛就长在顶端;还有一双非常短小的触角,长在长触角的下方.两个触角都用来探测,就像猫的胡须一样.蜗牛背着重重的壳,略呈通明,色彩不一,于其他贝类如海螺,蛤蜊等为亲戚.没有脚,脖子较长,通过腹部肌肉伸缩前行.会分泌粘液,留下痕迹,喜欢阴凉潮湿的地方,喜欢呆在墙角,喜欢在墙上的时候缩进壳里.内脏等都在壳里.常见的蜗牛壳是浅灰色的,有一道棕色的条纹.蜗牛大小不一,壳的形状也不一.
蜗牛的资料
蜗牛是一种生活在陆地上的软体动物,属腹足纲,生活范围极广,耐严寒高温。"蜗牛"顾名思义是,背蓍蜗壳的"牛"之义,事实上,它身体虽小,但有"角",力大,肉味美,确也如牛一般。法国是世界上饲养和食用蜗牛最早的地方,单是有记载的历史,即可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当今世界各地都食用蜗牛,尤以西欧、北美为最。蜗牛种类约有4万多种,个体有大有小,最大的是非洲蜗牛,个体可达18×7cm,重500克。蜗牛生命力强,1846年3月25日有一英国人从埃及带回两只蜗牛,把其粘在固定板上,放进标本室收藏。到1850年3月15日拿出来研究时,发现其中一只壳处有新近形成的粘液膜。研究人员非常奇怪,便把它从板上取下,放进温水盆里。不一会儿,它的驱体便从壳中钻出来,第二天开始进食菜叶,一个月后即完全恢复健康。这只蜗牛,在长达四年中,既无食料,又无饮水,居然能活下来,可见其生命力之强。
[来源]
[形态特徵]
[生境分布]
[栽培要点]
[采集加工]
[化学成分]
[营养成分]
水分82.8克、蛋白质9.9克、脂肪1.4克、碳水化合物4.4克、热量73.0千卡、粗纤维0毫克、灰分0毫克、钙0毫克、磷0毫克、铁0毫克、维生素A0国际单位、硫胺素0毫克、核黄素0毫克、菸碱酸0毫克、抗坏血酸0毫克。
[营养分析]
蜗牛肉细嫩、鲜美、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及有益人体的每类,并含有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其蛋白质含量甚至高於鸡蛋,如在100克乾蜗牛肉中蛋白质可达60.04克!所以蜗牛肉被视为一种强身健体的高级美味食品。蜗牛肉还有医疗作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理疖等功能,可治疗红白痢疾、夜尿、哮喘、疮疖脓肿等多种疾患。我国一些地区,很久以来,就以蜗牛肉作滋补佳品,这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
[药理作用]
[性味功能]
[主治]
[用法用量]
[附方]
[食疗验方]
1. 小便不畅:
取蜗牛肉5枚,捣烂,加盐少许,敷脐部或丹田处,有奇效。
2. 痔疮:
取蜗牛一只,将盖挑开,放冰片少许,过一会儿,有水渗出,用此水涂於痔疮上有消肿止痛之作用。
3. 淋巴结核:
已溃烂者,可用蜗牛壳在瓦片上焙烧,研末涂败之。
[附注]
1. 蜗牛肉有鲜活蜗牛(带壳)、冻蜗牛(无壳)和乾蜗牛肉(无壳)三种。冻蜗牛肉食时,只须化冻,切去内脏等即可改刀做菜。食用乾锅牛时,须先用冷水泡开泡软,再切去内脏。食用作活蜗牛时,可先将蜗牛放在凉爽而潮湿的盒中静置两天,便之排出内脏中的废物。然后置於清水盆中,加上一把盐、一小杯醋,半小时后,蜗牛已将粘液等吐净,即可捞出用清水冲洗乾净,将躯体取出烹制了
蜗牛是什么?
蜗牛对湿度的感觉 蜗牛虽然是陆地上生活的贝类,但是它们大多喜欢阴湿的环境,而且对空气的湿度威觉非常敏锐。空气湿润可以影响蜗牛皮肤、肌肉的伸展。在潮湿的夜晚,尤其是下雨以后,是蜗牛最活动的时候。 有很多蜗牛在下雨以前就出现,当我们看到树上、叶上或草地上有蜗牛大量出现的时候,就可以断定天快要下雨了。有人把蜗牛看作晴雨表是有一定道理的。试验证明,蜗牛不但在露天的空气中对湿度的感觉极为敏锐,就是把它放在室内,罩在玻璃罩里,它对湿度也同样有极灵敏的威觉。有些特别习惯在潮湿地方生活的种类,如果把它放在干燥的环境中,还会自己找到适合于它生活的环境。 此外,蜗牛还有许多特殊本能”。 达尔文曾经记下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人告诉他,在一个很荒芜的没有充足食料的小花园里发现了两个蜗牛,其中一个生了病,行动比较困难,这时其中强壮的一个便即刻离开它的同伴,很快地越过高墙到另一个食物很丰富的花园里去了。不久它从另一个花园回到了同伴的身边,并且即刻同它的同伴一同到那个有丰富食物的花园里去了。从这个记载或许可以说明它是有一种特殊的本能吧! 蜗牛每天都能回到自己原来隐藏的地方。有人曾经作过这样的观察在一个石板下面发现了7个蜗牛,便用自颜色给它们做上了记号。在晚上10点左右,有3个不见了。到第二天早晨看时,发现它们又都回到了石板的下面。第二天晚上1o点,又有5个已外出,其中的2个在附近的小草丛上找到。到第二天早上,7个蜗牛中的6个又都安全地回到了石板的下面。 蜗牛的这种回家的习性,有时候表现得特别突出。例如有种蜗跑讨厌煤焦的气味,它会绕过煤焦场去找食物。在吃完食物以后,还会从原路回到它原来居住的地方。虽然在有食物的地方它能够很方便地找到更适合的新居,它也要再绕过它所讨厌的煤焦堆爬回来。 蜗牛的生活力很强,对冷、热、干旱以及饥饿的忍耐能力都很强。在很冷的时候,蜗牛的活动停止,心脏跳动也很慢,进入冬眠期。一般在秋天以后,天气逐渐变冶,植物性的食料减少,蜗牛便爬到石下、古墙的洞穴、树洞、石缝或钻到地下隐居起来。达时它的身体完全缩到贝壳里面,用足分泌一种白色的膜把壳口堵起来,这样它就可以安然地度过冬天了。有时很多蜗牛聚集在一起冬眠。 在很热的地区,蜗牛便夏眠来越过夏季≤多种蜗牛对热的抵抗力很强,例如在非洲,有些地方非常热,甚至于植物都很少,但是有蜗牛生活着。为了保护自己,使自己对强光、强热有很大的抵抗力,蜗牛有两种适应的方式一种是使贝壳的颜色变白,这同我们在夏季穿白衣服是一个道理,因为白色的东西对光线和热吸收得较少;另一种是加厚贝壳,使光和热不容易侵到里面去。 蜗牛在完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也可以生活很久。例如,1846年3月25日,科学家从埃及采了两个蜗牛,回到英国的一个博物馆,把它们粘在固定板上,存放在标本室里。但是到1850年3月15日,把它们取出来研究的时候,发现其中的一个在壳口有新形成的粘液膜。科学家感到很奇怪,于是把它从板上取下来,放在温水里,不久它的身体便从贝壳里钻了出来。到第二天还吃了些白菜叶子,到1—2个月以后便已恢复了从板上取下时受的损伤。将近4年的时间,它既得不到食料,也得不到水分,但是却能很好的活着。还有很多例子也都说明蜗牛在这种情况下能生活4—6年之久。这真是一件惊人的事,恐怕除了某些昆虫以外,其他动物就很少有这种能力了。
全球蜗牛的品种
法国蜗牛 又叫葡萄蜗牛,因主要生活在葡萄种植园内,以葡萄茎、叶、芽、果等为食而得名。又因其形似苹果,故而又称苹果蜗牛,学名叫盖罩大蜗牛。亮大蜗牛品种产于法国、意大利、前苏联等国。温度与散大蜗牛适应界限基本相同。本品种体重可达400克。 贝壳呈圆球形,壳高28~35mm,宽45~60mm。壳质厚而坚实,不透明,有5.0~5.5个螺层,螺旋部增长缓慢,呈低圆锥形。体螺层膨大,壳口不向下倾斜,壳面呈深黄褐色或黄褐色,有光泽,并有多条黑褐色带。壳顶钝,成体之脐孔被轴唇遮盖。壳口呈椭圆形,口缘锋利,口唇外折,内质呈淡黄色或淡褐色。 庭园蜗牛 属“哈立克斯”蜗牛,原产欧洲中西部的法国、英国等地区,通常栖身于园林或灌木丛中,故称为之“庭园蜗牛”,又叫散大蜗牛。其成蜗牛体形略小,直径约3厘米左右,螺壳质薄,呈黄褐色,并具有4条紫褐色带,壳表面布满许多黄褐色的小斑点。目前,我国养殖的散大蜗牛,因品种退化,个体小,经济效益较差。 玛瑙蜗牛 台湾人称露螺,在广东一带叫东风螺、菜螺或花螺,属于玛瑙蜗牛类。玛瑙蜗牛原产于东部非洲的马拉加西岛,后来传遍了整个热带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蜗牛,故又称为非洲大蜗牛。螺形呈锥状,螺壳表面包有一层黄褐色的壳皮,并带有深褐色花纹。通常成蜗牛的螺壳长约6~8厘米,宽约3~4厘米,重50克以上。在非洲西部地区,特别是黄金海岸的居民,视蜗牛为唯一的动物性蛋白质。由于此种蜗牛肉味鲜美,倍受欧美老板的欢迎,致使非洲大蜗牛成为今日世界上的主食蜗牛。这种蜗牛是较适应在我国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品种。 目前,我国普遍养殖的品种叫白玉蜗牛,别称白肉蜗牛,以肉色雪白而得名白玉蜗牛, 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陆甫激颠刻郯灸奠熏订抹生贝壳类。雌雄同体,在全世界所有的食用蜗牛品种的大家族中,属首屈一指的佼佼者。 白玉蜗牛是我国的特种动物之一,具有特殊价值,特殊营养,特异风味,特别用途,肉质肥厚,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富有20多种氨基酸,也是宇航员和运动员最佳的滋补品。 它属于玛瑙蜗牛的变异品种。其特异之处在于头、颈、足的肌肉光色不同,但在形态和生活习惯上则与褐云玛瑙蜗牛没有区别,养殖方法也基本相同,只是养殖时对卫生条件要求高一些,而且其外销经济价值也高一些
蜗牛身体各部位名称的标示图
蜗牛身体各部位名称的标示图如下:
蜗牛的身体部位包括:蜗牛由贝壳、头、颈、外壳膜、足、内脏、囊等多种部分组成,虽然蜗牛很小,但其结构复杂,身上覆盖有螺旋形的贝壳,其形状不一,大小不一,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很多种形状。蜗牛的眼睛在触角上,称为视触角。实验证明,蜗牛的眼睛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即蜗牛的眼睛被切除后,大约在三天之后,视触角的顶端出现一个小黑点;在十一天后长出了白色的小肉团。
蜗牛的外表及特点
外貌及特点: 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贝壳、头、颈、、足、内脏、囊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其形状;颜色大小不一,它们的贝壳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 蜗牛的眼睛长在触角上。 蜗牛排泄是在靠近呼吸孔的地方排泄的。 蜗牛的外套膜腔会在壳口处形成1个开口,称为(呼吸孔),这是气体进出的地方。仔细观察,呼吸孔常会一开一关,就像是蜗牛呼吸用的(鼻子);而当蜗牛缩进壳内时,还是会将呼吸孔的开口留於壳口处以便呼吸。 外套膜常在足部或内脏团间,形成1个与外界相通的空腔,称为(外套膜腔)。蜗牛的呼吸器官就藏於外套膜腔内,有时透过蜗牛的壳,隐约可以见到壳底下密布的肺血管网,大多位於前侧,靠近头部的方向,这正是外套膜腔的位置。 怕盐,渗析作用,体内水份会从盐份低的体内渗透到盐份高的体外。盐使蜗体内水份丢失,脱水而死。 生活习性: 蜗牛生活在陆地上,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清晨,留在树叶上的粘液痕迹告诉我们,蜗牛曾来过这里。雨后,我们在墙角、树下、草丛、菜叶上,常常能找到蜗牛。在寒冷地区生活的蜗牛会冬眠,在热带生活的种类旱季也会休眠,休眠时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层干膜封闭壳口,全身藏在壳中,当气温和湿度合适时就会出来活动。 最适蜗牛的环境:温度16~30℃(23~30℃时,生长发育最快);空气湿度60%~90%;饲养土湿度40%左右;pH为5~7。当温度低于15℃, 高于33℃时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蜗牛喜欢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栖息、产卵、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时间可长达12小时之久。杂食性和偏食性并存。喜潮湿怕水淹。在潮湿的夜间,投入湿漉的食料,蜗牛的食欲会很活跃。水淹可使蜗牛窒息。小蜗牛一孵出,就会爬动和取食,不要母体照顾。当受到敌害侵扰时,它的头和足便缩回壳内,并分泌出粘液将壳口封住;当外壳损害致残时,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质修复肉体和外壳。蜗牛具有惊人的生存能力,对冷、热、饥饿、干旱有很强的忍耐性。 蜗牛觅食范围非常广泛,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农作物的叶、茎、芽、花、多汁的果实;各种青草青棵饲料、多汁饲料、糠皮类饲料、饼粨类饲料均食。但也有肉食性蜗牛,以其他种类蜗牛为食。
图中的蜗牛是什么品种的蜗牛?
中文学名 非洲大蜗牛
拉丁学名 Achatina fulica
别 称 非洲巨蜗牛、露螺 、褐云玛瑙螺、东风螺、菜螺、花螺、法国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