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于丹教授讲了一个寓意非常深刻的故事---《大树和孩子》,我深受感动,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孩子孝心的故事。
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门前有一棵大树,他天天在大树下玩耍,开心的时候抱着大树团团转,饿了摘树上的果子吃;生气了就扯树叶、踢树干,可是大树从没一句怨言,它任由孩子发泄完了就又会和它玩了。到了上学的年纪,孩子还到大树下玩,大树问:孩子啊,别人都去上学了,你怎么不去呀?孩子哭了,说:我没钱交学费。大树说:别哭,孩子。你把我身上的果子摘下来拿去卖了交学费吧。于是,孩子靠着这棵大树一直到大学毕业,还找到了工作,这个孩子也成了一位青年人。有一天,他闷闷不乐地来到大树下,大树关心地问:怎么了?孩子。青年人说:我的同学都买了房子娶了老婆,可我什么也没有。大树安慰他说:这不要紧,你把我的树枝砍去盖房子吧。青年人真的砍了树枝盖房子,还娶了老婆。青年人安安稳稳地过了十多年快乐的生活。可是,已到中年的他还不满足,又愁眉苦脸地到大树下,大树说:孩子,你还有什么不开心的呢?中年人说:我的同学都出国去了,我也想出国。大树说:我身上还有树干,你拿去造船出国吧。在大树的帮助下,已到中年的孩子真的出国了。许多年以后,孩子由中年人成了老人。有一年,他从国外回来,回到了他家的大树下,大树说:孩子啊,我老了,我现在只剩下一些树根了,不能再给你什么了,我只想你陪我说说话······
这个故事可概括为:
孩子: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 | |大树: 玩 卖 砍 砍 剩果 树树 下摘子枝干树果上 盖 造 根子学房船子出陪国 树
如何教育孩子感恩
如果要让自己的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别人,做父母的首先要以身作则,自己首先要孝敬长辈,尊重他人,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做父母的只有自己先做好榜样,才有资格教育孩子.
如何教育孩子有孝心
父母自己有大的时候要当着孩子的 面孝敬父母。 还有比如说平时爷爷奶奶来家力吃饭,一开始就夹菜给孙子是不对的,应该父母和孩子夹给老人吃,虽然拿样做是表现老人爱孙子但是会
养成孩子 是家里小祖宗的概念,虽然这是小事极少成多嘛
或者去学《孔猛学说》,保证你交出个孝子。
怎样做个孝顺的好孩子
先做好自己,做让自己满意的自己,坚持,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自我价值;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了解父母、亲人的真正需求,事不在小而在用心为之!
请问如何对孩子进行孝心教育
孝心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孝心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起着很大作用。父母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也应该让孩子懂得感恩回报。《新三字经》中说过“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汉代的黄香因为父母温席而被千古传诵,现在的孩子更应继承这种优良传统。在家庭生活中,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言传身教,做好榜样示范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也是最好的镜子。父母对长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因此要言传身教,通过点滴小事让孩子耳濡目染。首先家长要尊敬长辈,再者在工作之余常带着孩子看望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吃顿团圆饭,既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又为孩子作出了榜样。
二是从小让孩子体会家长的不易。家长应让孩子在生活中承担一定责任,不要事事索取。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要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这样反而助长了孩子的虚荣心。家长应让孩子感受到,虽然挣钱不易但依然每天努力工 作,作为孩子应该体会到父母之爱,同时要与父母一起分担。
三是角色互换,每天表达对父母的爱。孝心要从小事做起,如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父母过生日时为父母做一个拿手菜 ,自己过生日时对父母说一句温暖的话。这种角色互换,持之以恒就能形成习惯。把孝心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孩子逐步养成好习惯。
如何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
孩子的感情淡漠,不懂感恩,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和孩子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都有关系。例如以下的这些原因,都会造成孩子的感情淡漠。只要父母根据孩子感情淡漠的原因对症下药,那么,孩子很快便能学会感恩的了。
一、父母与孩子沟通不足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都很大,很多父母都没办法自己带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或者保姆带。有的父母为了生活,甚至不得不把孩子送回老家,等孩子上学后再接到自己身边。
因为孩子成长的过程父母没办法陪伴在身旁,所以孩子情感启蒙的关键期,父母也给不了孩子正确的指导。老人带孩子,除了吃饱穿暖外,给不孩子太多情感上的关怀,所以导致孩子的感情淡漠,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
卡卡妈建议:父母平时的工作再忙,也要抽出固定的时间陪孩子。所谓陪孩子,并不是指坐在孩子身边,然后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而是多和孩子沟通,陪孩子一起看看书,聊聊天,以便了解孩子的心态,孩子的想法。
即使孩子在老家,离父母的距离很远,平时不能经常见面,父母也要多给孩子打电话或者视频聊天,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
二、父母的情感太淡漠
有的父母自己本身的情感也很淡漠,所以他对孩子的态度也很没有人情味。例如,孩子考试考取了好成绩,他就会非常开心,不但表扬孩子,还会给孩子各种奖励;但是,如果孩子的成绩不理想,他不但不安慰孩子,还会批评孩子、贬低孩子,说孩子笨、蠢等等。
孩子因为觉得连父母的爱,都是有条件的,所以他理所当然地认为,一切都是有条件的。因此他的感情会变得很淡漠。
卡卡妈建议:其实,父母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对他的爱是无条件的,无论他的成绩好不好,或者乖不乖,父母都会一样地爱他。
孩子考出了好成绩,父母要表扬和鼓励孩子;孩子的成绩考差了,父母也要安慰孩子,和孩子一起寻找考差的原因,鼓励孩子继续努力,争取下一次考得更好。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造成只有听话、成绩好,父母才会喜欢他的错觉。
三、孩子缺少分享意识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两个孩子,而且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时父母给孩子买东西,都会给每个孩子都准备一份,所以,孩子的东西很少需要和别人分享,所以造成了孩子的分享意识不强。
孩子上学后,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多数是竞争的关系,例如要与同学比分数、名次等等,因此在孩子的生活中,学到的更多是竞争意识,而不是分享意识。
卡卡妈建议:喜欢分享的孩子,在生活中必然更受欢迎,所以,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例如,父母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孩子有好吃的东西,可以鼓励孩子与家人一起分享。
四、孩子缺少兴趣和爱好
不但父母的工作压力大,孩子的学习压力也很大。很多孩子为了升学,为了取得好成绩,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只能对着书本学习。
很多孩子每天面对的,都是做不完的作业,刷不完的试题。根本没有时间去培养自己的爱好,慢慢地孩子便会对生活中的一切,都看得越来越淡漠,甚至认为只有成绩才是最重要的。
卡卡妈建议: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在生活中,除了学习以外,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父母平时要鼓励孩子劳逸结合,在学习之余,也要去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例如跑跑步,跳跳舞,看看书等等。
孩子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那么他的情感也会变得丰富,他的性情自然会变得更加热情开朗了。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如何培养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怎么做美篇
1、给孩子做孝敬父母的榜样
身教胜于言传,父母对长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有些家长,要求孩子孝敬自己,自己却冷落甚至虐待长辈,正所谓“为长不尊”,他们对孩子的“孝心”教育肯定是无效的。因此,家长应做孩子孝敬父母的榜样,善待长辈,关爱自己的父母,尽做子女的义务,回报养育之恩。因此,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自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2、让孩子学会感恩
感恩是孝心的基础。然而,感恩这种情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必须通过教育。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因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感恩的心也需要经过教导才会产生。爱孩子,就应该要在你忙的时候,让孩子帮你做些家务;在你累的时候,让孩子为你捶捶背;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从平常的生活小事中感觉到父母对他的爱,也因此而爱父母,在爱中领略被爱。孩子渐渐长大,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会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3、孝心教育从小事入手
让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着手塑造和培养。如:平时教育孩子要关心父母的健康,要帮父母分担忧愁,要帮助父母做家务。当孩子不会时,父母要耐心地教,孩子做错事时,不要横加指责,孩子做得好时,要多表扬鼓励。孩子只有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尝到为别人付出的快乐。当孩子“父母养育了我,我应当为他们多做事”的观念逐渐形成时,孩子就有了一份生命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培养孩子的“孝心”,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让其从小养成好惯。
怎样看待子女的孝顺
其实如何看待子女的孝顺,没有一定的标准。对此,笔者谈几点看法。众所周知,尊老爱老、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把孝道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百善孝为先。但目前仍有一些子女对老人不够孝顺,致使老人晚年生活不愉快。如何看待子女的孝顺,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适度宽容,慢慢感化。从不孝到孝,往往有个过程。养儿方知父母恩,大多数子女直到生了孩子,才体验到育儿的艰辛,才体会到孝顺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应该看到子女孝敬父母是人伦亲情的一项基本要求。乌鸦尚知反哺、羊羔亦能跪乳,更何况是万物之灵,感情丰富的人类?要相信子女是懂得这一点的。
二要调整心态,自我安慰。老人应该认识到抚养子女是本分,父母对子女的付出是不图回报的。有人说:“子女是天生的债务。”养大子女就是还完了债,还完了债才一身轻松,心态就豁达开朗了。
三是实事求是,避免攀比。说实话,子女孝与不孝没有统一的标准。子女心里有老人,能买些老人喜欢吃的,能帮助老人做些事,给老人以精神上的慰藉,已经是不错的了。老年人不要总拿自己的子女和别人家的子女比较,因为家境各异,要多为孩子们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