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育儿网

母牛下犊乳房肿胀不下奶 母牛下牛犊没奶怎么办

母牛刚下牛犊奶水不足

煮黄豆
喂这个简单,把黄豆煮烂喂牛,我家也主要是用这种方法,先把黄豆泡一夜,第二天早上煮烂烂喂牛,也不要喂多了,喂个3-4斤差不多了。也是一样的效果,主要是给牛补充蛋白质玉米、大豆1比1磨粉,搞成面汤。一次喂个3-4斤,一天喂两次,混着牛草。喂10天半个月的。

母牛下犊乳房肿胀不下奶

母牛产犊前几天胀奶

牛的产前胀奶是正常的。对产后乳房水肿严重的母牛,每次挤奶后应充分按摩乳房。 并热敷乳房5-10分钟(用温热硫酸镁、硫酸钠混和溶液最好),以促进乳房水肿早日消失。 母牛产后若同时喂饮温热益母草红糖水(益母草500克,加水10千克,煎成水剂加红糖500克), 每日1-2次,连服2-3日,对牛恶露排净和产后子宫复原有促进作用

母牛下犊乳房肿胀不下奶

母牛下牛犊没奶怎么办

母牛下奶催乳: 一、母畜年幼,乳腺发育不完善而缺奶。表现为乳房紧小,乳头短缩,外观幼稚,乳汁缺乏,拒绝哺乳。治疗可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50单位,连续3-4天。同时配合乳房按摩,内服中药。用白术、川芎、当归各100克,续断、破故纸、黄芪

母牛下犊乳房肿胀不下奶

怀孕母牛乳房肿怎么治

一、保持环境卫生。绝大多数奶牛患乳房炎是由于乳区被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因此,预防奶牛患乳房炎的关健是要保持牛舍的环境卫生。牛床设计要合理,大小要合适,牛床过大会使奶牛把粪便排泄在牛床上,当其趴卧时乳房容易被粪便污染;牛床过小又容易使奶牛接近粪沟。牛床内要铺垫足够的干草,并及时更换。要及时清理牛舍中的粪便,保持牛舍内干燥清洁。要经常刷拭牛体,尤其要注意保持奶牛的后躯及尾部的清洁。奶牛群的饲养密度要合理,并注意经常通风换气。

  二、加强挤奶管理。无论是手工挤奶还是用机器挤乳,在挤奶之前都要先将奶牛的乳房擦洗干净,注意先擦乳头再擦乳区,最后擦洗乳镜。在挤奶前对乳头进行药浴对预防乳房炎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利用机器挤奶时还要注意每次挤奶前后要对挤奶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平常还应经常对挤奶设备进行检修和有效的保养。

  三、合理配制日粮。给奶牛配制的日粮营养要平衡,要根据饲养标准在日粮中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提供丰富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四、加强对干奶牛乳区的护理。一般应采用快速干奶法,在最后一次挤净牛奶后,应立即对奶牛乳房的每个乳区进行药物处理。在干奶的最初7~10天每天进行一次乳头药浴,并注意经常观察乳房的变化情况,如有红肿反应立即请兽医处理。

  五、加强对围产期奶牛的护理。应对妊娠母牛在分娩前7~10天每天进行一次乳头药浴。乳房水肿在初产母牛中较多发,遇到这种情况,要控制日粮中食盐的含量,改机器挤奶为人工挤奶,切记在水肿没有消失前决不能用机器挤乳。

  六、加强牛群的日常管理,避免机械损伤。奶牛在犊牛期时要进行去角,这样可以避免牛群打斗时牛角划伤乳房。牛舍地面不要太光滑,哄赶牛群时要慢慢哄赶,避免奶牛相互拥挤或滑倒。水槽和饲槽要有足够的宽度,尽量避免牛群抢水抢料。给奶牛转群时尽量安排在夜间。要注意及时隔离和淘汰患有严重乳房炎的病牛。

大牛下犊之后喘气而且乳房肿胀是怎么回事

病情分析:
女性尿路感染比较常见,这和女性尿道解剖及内分泌变化有关。
指导意见:
正规尿路感染治疗要先做尿常规,如白细胞明显升高,建议做尿细菌培养,按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而且疗程要足够长,一次彻底杀灭细菌,否则容易在身体免疫力降低时复发,如月经前后、感冒、同房后、吃辛辣食物后等等,所以建议你做尿细菌培养药敏,并更换目前抗生素。
医生询问: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病情分析: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您的情况要考虑“慢性的尿路感染”
指导意见:
您现在的情况,建议您去医院看看,您的情况如果是慢性的尿路感染的话,需要进行一个较长时间的治疗。

病情分析:
你的情况多是考虑是属于尿路感染引起的尿道炎的表现,可以考虑使用点抗感染的药物治疗
指导意见:
你的情况可以考虑使用抗感染的左克胶囊加上三金片进行口服治疗一下就是可以的

病情分析:
您好,尿路感染可能大。
指导意见:
你这个情况建议你尽快查尿常规明确。建议口服消炎药试试。一定要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对尿道有冲洗作用,防止性生活过度粗暴频繁,少吃辛辣食物及酒。而且应该戒掉手淫啊。

牛下犊子没奶?

养母牛的养殖户希望看到健康的小牛出生,可是最担心也是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小牛生下来以后,母牛没有奶!在母牛生产后因为气血不足,致使奶汁很少或没有或奶汁不行。因为奶水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46361不好或是没有导致小牛发育的迟缓,甚至营养不良,衰竭死亡。母牛产后没奶的原因在很多,饲料营养不足为缺乳的主要原因。其实母牛下奶这是很简单的事情,有经验的养牛户都是知道的。

下面说大家介绍几个母牛催奶的小方法:  

方法一:玉米、大豆1比1磨粉,搞成面汤。一次喂个3-4斤,一天喂两次,混着牛草。喂10天半个月的。养牛的老农户家里是这么做的,和他交流过程中,他说:他养牛几十年,母牛都是这么养的,从来没有出现母牛不下奶的情况。  

方法二:用黄豆,这个方法比较简单,把黄豆煮烂喂牛,先把黄豆泡一夜,第二天早上煮烂烂喂牛,也不要喂多了,喂个3-4斤差不多了。效果也不错,主要是给牛补充蛋白质。   

方法三:磨豆浆喂母牛,豆浆都喝过,也就不用把豆渣过滤,直接喂就可以了,就是比较麻烦,还有去磨!

方法四:喂奶粉等代乳料,和咱家冲奶粉差不多,温度控制好,37℃。然后灌在啤酒瓶里面,一天喂3次,具体怎么喂养牛的都懂,如果觉得奶粉贵,大家可以去批发的地方买那种快过期的奶粉,这样还会便宜点!

奶牛下牛犊为什么不下依是怎么造成的

您好:我找个了资料咱们共同学习一下,用康之源——乳易康,降低奶牛体细胞,控制乳房炎,效果很好。 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分娩后12小时胎衣未能完全自然排出的症状。无布病地区,健康奶牛在正常分娩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约为3%~12%,平均为7%;异常分娩的奶牛,如双胎、难产、流产、早产以及感染布病的牛群,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为20%~50%,甚至更高。胎衣不下不但引起产奶量下降,还可引起子宫内膜炎症和子宫复旧延迟,从而导致不孕,致使许多奶牛被提前淘汰。因此,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是目前奶牛业生产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病因分析 营养方面:妊娠期间营养不良,饲料中缺乏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或在干奶期营养过高或过低而使动物过胖(体况超过4分)或过瘦。饲喂变质的饲料,可使胎盘内绒毛和腺窝壁间组织坏死,从而影响胎盘分离。 疾病方面:患慢性子宫内膜炎和布氏杆菌病的动物易患奶牛胎衣不下。子宫迟缓、胎膜积水、胎水过多、双胎、产道及子宫损伤、难产、早产和胎儿过大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而发生奶牛胎衣不下。怀孕期间子宫受到感染(如李氏杆菌、沙门氏菌、胎儿弧菌、生殖道支原体、霉菌、毛滴虫、弓形体或病毒等造成的感染)从而发生子宫内膜炎及胎盘炎,导致结缔组织增生,可使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发生粘连。另外,在生产实践中,一旦产房发生一例胎衣不下,此后紧接着分娩的母牛,尤其是临近母牛,几乎都要发生胎衣不下或者产后子宫炎。如果更换产房则胎衣不下发病率迅速下降。从流行病学考虑,产房中一旦存在某种致病性很强的病原微生物,牛在等待分娩的过程中生殖道会发生感染,引起急性子宫炎,子宫松弛和胎衣不下,然后继发成胎盘炎和子宫炎。 气候及饲养管理:炎热、低气压和高温等气侯因素,也可助长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妊娠后期运动不足,长期光照不足均可引发此病。晚期流产及早期引产引起内分泌对分娩控制失调,影响胎盘成熟及产后子宫的正常收缩活动。 其他因素:据报道,用外源性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引产的牛肯定发生奶牛胎衣不下。热应激和围产期低血钙容易导致胎衣不下。 二、治疗胎衣不下的方法 1.子宫投药法:不用手术摘 除,直接向子宫内投放抗生素,这种方法平均5天左右就可自然排出胎衣。在排出的同时要再一次向子宫内投放抗生素,由于这种方法对今后繁殖有益处,所以近来采用这种方法的逐渐增多。 2.钙制剂疗法:对于习惯性经常发生胎衣停滞的经产牛及高产母牛,在其产犊牛时,应该立刻给予静脉注射钙制剂,钙制剂可以增强子宫收缩促进胎衣排出。 3.激素疗法:一般常用的都是促使子宫颈口开张和收缩的激素。每天注射雌激素1次,连用2~3天。 4.综合性疗法:对出现发烧或食欲减退的牛,还要给予全身性抗生素类药物。 无论哪种治疗方法,对胎衣停滞的牛在分娩后1个月左右,都要检查1次子宫恢复的状态,以便根据临床症状进一步的对症治疗。 三、防治措施 1.提供合理的干奶牛平衡日粮,按照饲料产品的说明进行饲喂,最好从干奶到产前21天饲喂干奶牛料,一般在3~4公斤/天;产前21天到产犊饲喂围产前期料,一般在5~6公斤/天; 2.保持奶牛的体况在3.5-3.75分左右,不宜太肥或太瘦,尤其是太肥后胎衣不下率可高达80%以上; 3.防止流产和早产; 4.防止奶牛过多采食精料,导致胎儿过大,而出现难产; 5.为奶牛提供舒适的分娩环境,足够面积的运动场,减少应激和环境污染; 6.尽可能地让奶牛自然分娩,减少人工助产干预,对难产牛助产必须在兽医的指导下完成; 7.对可能会出现胎衣不下的奶牛进行药物预防,如:分娩后注射催产素等。需要帮助联系我张建辉

母牛刚下完犊子没有奶吃什么

产后母牛体力消耗很大,腹压降低明显,且十分口渴,应在产后不久给母牛喂饮麦麸盐水汤(麦麸1.5-2公斤,食盐100-150克,用温水15-20公斤调制而成),以补充体内水分,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增加腹压,帮助其恢复体力.产后1-2天的母牛还应继续饮用温水,饲喂质量好、易消化的饲料,投料不宜过多,尤其不宜突然增加精料量,以免引起消化道疾病,一般5-6天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