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的分餐制
应该和古代的中国差不多都是大家自己均匀的分好喜欢的食物然后到各自选好的位置坐下了然后吃饭之类的吧分餐制都差不多
欧洲中世纪的西餐?
中世纪的食物和现在的分别是很大的。诸如居住在城堡宫殿里的贵族的食宿在今天看来也未必好到哪去。在法国和英国一带农民们吧食物炖上两三个小时以至于看起来像粥一样烂,否则吃东西很容易吃出毛病。土豆的原产地在秘鲁一带,最早也是十六世纪被西班牙人带到欧洲的,所以在欧洲中世纪是休想在餐桌上看见土豆的了(这一点经常有人弄错)。喝水的话一般都不喜欢烧开水喝,喜欢喝矿泉水或酒。酒类以啤酒和葡萄酒为主。
另外推荐楼主几篇比较营养的帖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http://tieba.baidu.com/p/1144622740
http://tieba.baidu.com/p/103135246( 从四楼开始就是饮食习俗)
再就是BBC的一套历史纪录片也很不错。楼主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传送门在此。
http://tieba.baidu.com/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12044580083&z=1060917011&pn=0&rn=30&lm=0&rs16=0&word=%D6%D0%CA%C0%BC%CD#12044580083
欧洲中世纪存在哪些艺术?
早期基督教艺术
早期基督教艺术是指在罗马的地下墓窟中的缯画。约为 l00 —420 A.D.。作风多属田园的、象征的、悲苦的。地下墓窟的缯画里,耶稣不是具有神性的升天后的耶稣,而是人间的苦闷的预言者。君士坦丁颁布基督教为国教之后,早期的地下艺术便告结束,从被迫害的逐渐走向握有权柄的宗教艺术了。
拜占庭艺术
从罗马帝国第一位基督教皇帝“君土坦丁”开始,就是东罗马帝国的艺术。当被土耳其人灭亡之后,拜占庭艺术继续在希腊及巴尔干半岛和俄罗斯等地流传。拜占庭帝国是宗教政治的帝国,其艺术是为了荣耀基督,充满象征主义。嵌瓷的特色为装饰的、平面样式化,善用光辉耀目的颜色,无意表现实体及空间感。五光十色的镶嵌壁画及金色背景,使人陷入精神恍惚的宗教境界。拜占庭的浮雕人物特色是造形憔悴纤细,与早期基教的苦行主义有关。
罗马式艺术
公元第八世纪晚期及第九世纪初,法兰克人的查里曼大帝征服了大部份的欧洲。到了第十世纪的奥图大帝,有意使他们辖内的教堂、修道院和学校等建筑,都一律模仿古代罗马的样式,因此乃有“罗马式”之称。其艺术是各种风格的综合,主要表现在建筑上。代表作始于十一世纪的米兰,然后在西欧各地传开。标准典型为厚重、结实、方形而矮胖。
罗马式的雕刻几乎是装饰建筑用的浮雕,作品生硬粗糙。由于罗马式教堂的窗子都很小,相对而言地和墙就显得较大,于是便利用这些墙壁来缯制描写圣经故事的壁画。在风格上是追随拜占庭的“精神艺术”的传统,关心如何引起观者的宗教情绪.
哥德式的艺术
哥德式主要指建筑风格,再推及缯画、雕刻及装饰。哥德式建筑的三个典型特色是:1.尖的拱门、2.有棱筋的穹隆、3.飞梁(倾斜的拱壁)。另一特点是大型彩色玻璃窗。第一所哥德式建筑,是第十二世纪法国的圣德尼教堂。哥德式的雕刻都是附属于建筑,特别是教堂的建筑,其人物造型纤瘦修长是受拜占庭的影响。柱子和门板没有一处空着,刻满了圣经中的人物,及来自异教传统神话里的魔鬼。其风格有希腊式的美感,不同于拜占庭艺术的僵硬衰弱。比其它中世纪美术柔和化,一方面也是民众信仰形态的转变,雕像从压抑的感情转为温暖和平气氛。如大量圣母像之出现。最盛期的哥德式雕刻,在法国达到最丰硕的成果。
中世纪欧洲人用什么计数工具
古罗马人发明了铜制算盘
16世纪,苏格兰人尼培尓发明了尼氏骨片
17世纪初,欧洲人发明了计祘尺
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机械计祘器
欧洲中世纪骑士武器装备有那些?
胄/头盔(helmet):盔顶羽毛[装饰用](plume/comb) 胄体[护盖头部用](skull) 面甲[活动性护面](visor) 窥孔(ocularium sight) 半面甲[护颚](beaver/chin piece) 甲:肩甲[护盖手臂上部](pauldron) 颈甲[护喉](gorget) [护颈](standard/neck guard) 档茅甲[右臂腋下处](rondel/lance guard) 上臂甲[戴在手臂,可脱卸](rerebrace) 甲布[戴在链甲的铺布](mail gus
欧洲中世纪时的战争和大航海时代的武器
中世纪主要的重武器是投石机,它的原理在于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头抛出去,击毁敌军的城墙。
而大航海时代的武器主要是加农炮,一般分为24磅和48磅火炮,采取前膛装弹,发射的炮弹又分为葡萄弹、链弹和实心弹,葡萄弹主要击杀海员,链弹破坏桅杆。一般射程在1500m到2000m。
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经济割据和政治割据本身就有机结合在一起,两者互为基础,不可分割,这是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日耳曼民族建立了很多国家,如法兰克王国,这个国家后来发展成为查理曼帝国,后分裂为三个国家,成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的雏形,它们与同时出现的英吉利王国一起,成为欧洲早期的主要封建国家.这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同时实现了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转变.
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成为当时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
中世纪的欧洲用来封闭信封的东西叫什么?
火漆封缄,还要盖印玺 公元前3000年,亚述人和埃及人的泥版信装在泥制的外套内,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信封。后来人们把用动物皮和羊皮纸写成的信卷成一卷,外边用窄皮条(经常取自同一张动物皮)捆扎,再用火漆封缄。随着纸张的出现,信被折叠起来,信纸背面用于书写姓名、地址和有关的邮寄说明,信纸各边封口用火漆封缄,这种做法在欧洲一直延续到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甚至还要晚一些。 最早的纸信封是手工制作的,制作顺序是:裁剪纸张,折叠四个角,使四角的一部分重合,把信放进去,在背面用火漆把四角的重合部分封严。早在1790年,法国就用机器制作过信封,但未获普及,这是因为使用机制信封邮费实际上增加一倍。1840年以后,邮费不再按纸的张数计算,信封才逐渐地得到广泛使用。虽然如此,在英国将信封的外缘折叠上来,然后用胶或火漆封缄的习惯,一直持续到19世纪50年代。1840年以前经邮寄使用过的信封现存数量极少,因此成为集邮者高价争购的邮品。 另: 欧洲中世纪国王统治,除了武力征服外,也要由文牍来经营,颁发诏书,统计财政。因此玺诏文书制度也不断发达起来,并推动了君主印章体制的完善。罗马帝国灭亡后,行政印章体系也不同于昔日,只有少数国王才拥有印章。受罗马文明影响,早期法兰克等国国王印,一般为“宝石印”,通常在指环上镶一宝石,于宝石上刻印,直径约为5-6厘米,一般采用圆形,印面构图简单,由铭文与图形组成,铭文为皇帝的名字与头衔,图形为皇帝的头像或半身像。从奥托二世开始,一种为后世奉为君王印造像设计圭臬的印章形式——“庄严法玺”开始流行起来,这种印章设计,一般为皇帝身着皇袍,头戴王冠,坐在王座上,右手手持权杖,左手托着十字架球。后来又出现了双面印鉴,正面为庄严法像,背面一般为国王的骑士印,或国王家族的族徽印。这种主要用于正式诏令文书的国王印,通常被称为“行政大玺”。 随着时代的发展,纸张代替了羊皮纸,火漆代替了蜂蜡,一种被称为“私玺”的印章形式开始出现。这种印章形式实际上也被视为对早期国王印(“宝石宝”)的一种复辟。这种私玺后来也衍生出更小的指环印,主要用于国王的书信封缄。私玺一般为单面印,上面主要刻有王家徽章。铭文很简单,一般为“某某王秘记”,因此有时又被称为“秘印”。 国王的“行政大玺”一般只刻一枚用于终身。但如果遇到新的封号,需要再刻新印,如英王爱德华三世1340年正式宣布为法国与英国国王时,曾刻了一个印,当他1360年再次宣布为法国国王,并签订“布列丁尼条约”时,他又刻了一个新印。一般情况下,新王继位时,要举行仪式将旧王玺印(尤其是“行政大玺”)销毁。爱德华三世继位后几个月,便举行仪式将其父亲及祖父用过的玉玺当面敲碎。至于国王私玺,则没有数量等方面的专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