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满族问题!
山东省潍坊李家营的八旗军营立于清乾隆年间,当时驻有满洲镶蓝,与汉军镶红两旗帜。到了清咸丰年间又有多多次换防,具体又有什么旗调如就不太清楚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李家营的老住户大多是清朝,驻防八旗的后代。
到了清光绪年间,由于清政府的财政崩溃,朝廷再也无力支付当地驻防八旗的粮饷。因此,先后于1905年、1907年两次下诏,允许全国一些地区的满蒙汉八旗旗人出旗为民。其中,山东省境内青州,潍坊等地的八旗驻军均在其列。从此,李家营的大多数旗人改行成为农民。到民国时期有相当一部分将族籍由满族改为汉族。
至于当地有多少满族老姓,这个问题就复杂了。清代的八旗划分与满族姓氏没有什么关系。旗是一个很大的军民合一的行政组织,类似于今天的军区。在一个旗中有各式各样的姓氏,同一家族姓氏也可以被分在不同的旗当中。
建议您还是去当地挡案馆去查阅一下当地的历史挡案。
.
速求山东 潍坊市信息。
潍坊辖六区(市区为五区,北部沿海有一个滨海国家来发区),六市,两县,其中国家百强县四个,消费水平一般,GDP全国城市排名28,山东排名第四,道路在全国算是很好的吧,交通便利,机场,火车站,港口都有,绿化也不错,购物比较方便,大型超市像沃尔玛,乐购,大润发都有的,特产有萝卜,和乐,朝天锅,当然最出名的是风筝,世界风筝都嘛,像管辖的高密市,他的扑灰年画是全国一绝,别无仅有,诸城市是恐龙之乡,有恐龙博物馆,寿光的蔬菜,昌乐的蓝宝石都是很出名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山东潍坊十大特产是什么?
山东潍坊十大特产是:诸城绿茶、青州银瓜、羊口咸蟹子、潍县萝卜、青州柿子干、昌乐西瓜、青州蜜桃、安丘大蒜、临朐全羊宴、昌邑大对虾。
山东潍坊十大特产:
1、诸城绿茶
叶片肥厚嫩绿,汤色绿、栗香高、滋味浓、耐冲泡。
2、青州银瓜
青州银瓜呈长圆筒形,柄部稍长,果面有纵沟,有瓜中佳品的美称。
3、羊口咸蟹子
味道咸香别致,鲜美自然,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营养食品。
4、潍县萝卜
潍县萝卜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既可做蔬菜,也可生食。
5、青州柿子干
质地柔软、肉质细嫩、霜厚均匀、味道极佳。
6、昌乐西瓜
以其早熟、皮薄、瓤脆、味甜而闻名省内外,被列为山东省特产瓜果之一。
7、青州蜜桃
蜜桃品系繁多,味到甘甜、色择艳丽、耐贮存,历代被列为贡品。
8、安丘大蒜
头大瓣均,吸水性强,味道浓厚,辛香可口,汁液粘稠。
9、临朐全羊宴
山东临朐的传统名吃,起源于民国。有不同的烹调方法,色香味俱全。
10、昌邑大对虾
因产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潍坊所产中国对虾体长个大,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形成了独特的品质。
关于姓戴来历
代姓来源与戴姓相同,是戴姓的白字。来源有四:1、 黄帝乃代姓之鼻祖。2、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谥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 前748年)其子孙遂以谥号“代”为氏,是为河南戴氏。3、 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左传》所载,春秋时有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在今河南民权县东,一说在河南兰考县。隐公十年(前713年)亡于郑国,一说亡于宋国。其族人遂以国名“戴”为氏。4、 据《鼠璞》所载,殷氏有改为戴姓的。武王灭商后,有不少殷遗族以国为氏,称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二、 迁徙分布先秦时期,戴氏主要在其发祥地豫东一带发展繁衍。到了汉代,戴氏开始有迁居豫南、江浙、山东等地的。三国至南北朝时,戴氏又有迁居安徽、湖北者。如西汉时的戴遵为慎阳(今河南正阳县北)人,戴崇为沛(今江苏沛县)人。又如东汉时的戴就为上虞(今属浙江)人,戴宏、戴封均为刚(今山东宁阳县北)人。唐初,戴氏开始入闽。据《元和姓纂》所列当时戴氏聚居点有济北(今山东长清县西南)、谯国(今安徽亳州)、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魏郡斥丘(近河北成安)河东桑泉(今山西临晋)等。清代初年时,广东焦岭县一支戴氏后裔迁往台湾屏东,其后分布于高雄、桃园、新竹等地。清代以后,还有福建戴氏陆续迁往台湾,此后,又有戴氏族人迁往海外。
熟悉山东潍坊富华游乐园的来!
富华的项目只要不是维修中的或者赶上下雨(下雨过山车一般不开)都会开放。周一——周四人不是特别多,因为不是节假日么,8.12是周三,不用太担心人多的问题。不是节假日过山车也不用排很长的队,如果人少到不用排队的话就会每半个小时开一次,等的时间更长。从汽车站打车的话十几块钱。 如果赶上节假日的话,人是非常多的,诺大的停车场都会停的满满的,而且会有很多还是外地的旅游团。但也不至于挤不动,只是等的时间长了一点。 票的问题,当然是买全票划算了,十几个项目100块,单买的话,六七个就差不多100块,而且还要先买20块的门票。所以选全票吧,基本就玩的差不多了。
代姓与戴姓的联系
代姓与戴姓其实是同一姓氏。代姓源自戴姓,以同音字代替为姓。近代以至于到建国后文化落后及文字改革未成熟阶段,人们滥用,使得许多家庭的姓氏的白字甚至错字应用于户籍.人们以为“代”是“戴”的白字,将笔画繁复的“戴”改为简单的“代”,成为代姓。而百家姓里只有“戴”,却找不到“代”。其他的类似情况:萧姓——肖姓,辨姓、辩姓——弁姓或卞姓, 酆姓——丰姓,傅姓——付姓。据权威部门的人口统计萧有708万,傅有612万,阎有492万、戴有468万人口,这包括了肖、付、闫、代的人口。
戴姓主要分部在那、
当代戴姓的人口已近430万,为全国第五十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4%。自宋朝至今1000年来戴姓人口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湖北、江苏三省,大约占戴姓总人口的34%,其次分布于湖南、四川、广东、重庆、浙江、贵州,这六省市又集中了36%的戴姓人口。安徽居住了戴姓总人口的12%,为戴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东部江浙为首,沿长江向西延伸到川贵的戴姓聚集区域。自明朝至今近600年间,戴姓人口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西部的回迁和移民是主流,同时,向东北的移民成为新的流动方向。戴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皖苏沪浙、湖北大部、赣湘、云贵川渝、粤闽台大部、鲁豫东南、陕西南段、辽宁大部、吉林南段、黑龙江东端和西北角、内蒙古东南和东北角,戴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3%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1%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4.6%,居住了大约76%的戴姓人群。北起青海湖以东、南到云南横断山脉以东广大的地区,戴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11%一0.33%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33.2%的土地上,居住了大约23%的戴姓人群。[1]
戴姓祖藉在什么地方
先秦时期,戴氏世为宋国上卿,活跃在河南地区。秦汉时期,戴姓向东迁移到安徽、山东、江苏、浙江等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戴姓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广为分布,并向西散播到湖北等地。唐朝时期,戴姓在华北、西北、四川等地有定居点,中原几次南下移民潮中,戴姓进入福建、广东等地区,清初进入台湾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