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在现在的中学里,它似乎是一个禁地。那么,中学生到底应该不应该早恋呢?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异性自然产生着吸引、向往和好奇,所以出现了早恋问题。
我认为在九十年代的今天,人们对待早恋问题就像对待作弊一样。在五六十年代可以把早恋称为大逆不道;而在今天,虽然也说它不应该,但还说不上大逆不道。原因是时代不同了。
就我个人来说,我认为早恋是不应该的。首先,它不是我们这个年龄该做的事,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其次,它影响学习。我曾看到一篇文章介绍过两个中学生由于早恋,他们的学习成绩都急剧下降了。
怎样对待中学生早恋呢?我觉得应该及时发现及时指正。老师和家长应和颜悦色地和同学们谈,而不应该对他们进行人格上的侮辱,因为他们还是孩子。
最后我要对所有的中学生朋友们
说:“明天的事待明天再去做吧!”
这是早恋吗?
告诉我,你为什么“交朋友”?能说得清吗?
为了爱情!假如是这个目的,假如不谈你现在的年龄,更不提你中学生的身份,这个回答是可以成立的。爱情是伟大的、永恒的主题,爱情是高尚和美好的境界,但是中学生里有多少人能懂得、理解爱情呢?很少!是的,非常少!
小丽,她生天丽质,晶莹的白皮肤像是半透明的,乌黑的长发扎成一束马尾,自然的波浪总是引起老师的误会。“你怎么能烫发,中学生不许这样。”老师说。小丽每逢此时总会把她那魅力无比的大眼睛眨呀眨的,委委屈屈地说:“老师,我头发上的卷是天生的。”随后就会换来老师的夸赞:“呵,这孩子真漂亮。”
小丽与佳佳是最要好的朋友,小姐俩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她们的话题可多了:青春偶像、穿着打扮、小说电影、兴趣爱好……总之都是女孩子感兴趣的题目。
近来佳佳有点不一样了,对小丽总是躲躲闪闪的。小丽逼着佳佳说实话,不得已佳佳才说自己有了男朋友。从此,那位男孩成了她们谈话的主要话题。佳佳把他送的小礼物拿来给小丽看,还把他的“情书”带来,让小丽帮她判断对方是否真心;最让小丽不痛快的是——平时她们放学总是一路回家,如今自己天天被冷落。佳佳编出各种理由甩掉自己,和那男孩一起走,这小秘密谁不知道呀!有什么了不起嘛!你佳佳哪点比我强,长的不如我漂亮,功课也没我好,那傻小子竟然喜欢你,吃错药了!看着吧,将来我要是找一个,准保比你的强,
从此,小丽开始留意身边的男孩子。班里的各路大。仙都不在话下,对他们,小丽只有摇头的份儿。那天,校门外有个挺漂亮的小伙子,高高大大的满脸帅气。小丽先是不经意地看了一眼,后来又回头去盯着他看了一会儿。没想到第二天,他竟然与小丽主动打招呼。“我送你回家好吗?”他们就这么认识了,而且迅速好了起来。他送的礼物比佳佳男朋友的礼物花样多多了,八音盒、小手链、发卡、腰带……惟一遗憾的是,他说他不会写情书。嗨,算了,小丽决定不计较这个了。
佳佳有了朋友,小丽便产生了一种羡慕的且夹杂着嫉妒的感觉。在这种情绪的左右之下,她急于找一个男朋友来证明自己不比佳佳差……
这是早恋吗?
是苦?是甜?
恋爱本来是一件很甜蜜的事,它能结出甜美的果实——婚姻。但有一种恋爱,它不可公开,只能保密。它给双方带来的果实亦苦、亦甜,亦好、亦坏。这便是中学生的早恋。
早恋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无论重点校或是普通校,都存在这个问题。
12岁至18岁,这正是少男少女们趋于成熟的阶段。无论在心理或生理方面,都在飞速成长。男生与女生的接触,更促使了早恋的发生。这时的男女生关系,就像磁铁一样“异性相吸”。这时的少男少女还比较喜欢阅读一些言情小说,对这种朦朦胧胧的感觉他们分辨不清是爱情,还是友情。
大环境促生了它,那它是苦,还是甜呢?
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少专家或非专家都评论过。有的人说可以理解,有的人说不可原谅。总之,他们都认为早恋是伊甸园中的一颗禁果,想吃却又不能吃。
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早恋有坏的一面,却也有好的一面。说坏,是它可能使优秀的学生成绩一落千丈,变成十足的落后生。整天上课不听讲,思想开“小差”;放学不写作业,不回家;最后导致受处分,甚至退学。
说好,是两个人可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共同进取。例如:有一个学习优秀的女生与一个学习一分差的男生之间,产生了恋情。女生鼓励男生好好学习,并经常帮助他;男生呢,也愿意为了与那个女生站在同一高度而努力上进。结果,这个男生在中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虽然没能与那个女生考上同一所学校,但他们之间仍然有着一种默契:互相激励,共同进取。这样的“早恋”不但是好的,而且应该大力提倡才对。
对于早恋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应该仔细认真地分析,用理智去对待它,减少第一种情况的发生,争取第二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