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育儿网

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教养态度和家庭环境会对孩子的人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父母关系对孩子教育有哪些影响

父母相互尊重,会对孩子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常常吵架的父母,尤其是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的父母,他们孩子的成长肯定会出现问题。
夫妻间普遍互相尊重的现象,是东方家庭的一道风景。一说起东方式家庭主义,人们大多会想起家长式作风的弊端,但是,我们的传统有更多值得肯定的地方,需要我们发掘和发扬。
例如,在我父母那一代,夫妻之间不会随便说话,即使说,也总是使用敬语,因此即使有比较激烈的冲突,也能用较为柔和的语言表达。这样一来,冲突就减弱了很多,可以让双方都稍微冷静下来,自然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互相尊重中会产生忍耐力。这是夫妻相处时很重要的一点。再天造地设的夫妻,也会有分歧和差异,如果不懂得忍耐,必定会不断起争执。
有些人认为我和先生的感情会特别好,或者共同点非常多。但其实,我们与其他夫妻没有什么不同。也并不是说我们不吵架,只是一开始我们就很了解对方的长短处,所以,遇到分歧,我们更懂得尊敬和认可,而不是粗暴地拌嘴或大吵大闹。
我们之所以尽量避免争吵,而是用沟通来解决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想影响到孩子,想努力为孩子们做好榜样。
我和先生在学问研究上有很多共同点,但在琐碎的生活上,却有很多分歧。例如,他对什么都很节省,我则不然。虽然我也不是喜欢浪费或奢侈的人,但在具体细节上经常跟先生发生冲突。如果要请客,我喜欢准备很多材料,这个、那个,丰盛而周到。他却看不惯,每次都跟我强调说,不要忘了工读生的身份。我就不同意,我们是在请客,难道不该比平常好一点吗?
“如果要这样,就不要再请客了。”最后,看到说服不了我,他说。
“我再也不请了。”我也赌气。
但是过一天,客人又来了。我们俩朋友都多,很多熟悉的人不用你请,他们自己都会来。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波士顿既没有韩国饭店,也没有卖泡菜的,我们成了朋友们吃韩国料理的聚集点。
我想尽我的诚意去招待客人,把菜准备得好一点,用新鲜的材料、上好的食物。我很有兴趣去做这些,虽然这样会非常累。但他竟然一句谢谢都没有,反而责怪我。
我非常难过,但忍着不跟他吵架,并且,我知道我们之间差异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不好客,而是成长环境不同。我的父亲是个企业家,我从小生活优越,而母亲也特别注重饮食;而先生从小离家过寄宿生活,不同的环境,肯定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待客标准。通过与丈夫的不断对话,我们彼此慢慢认同了这种差异。
有时候也觉得正如母亲所说,夫妻之间有差异是好事,这样才会彼此珍惜。
尽管我们尽量避免,但争执还是有的。若被孩子们发现我们在吵嘴,我就会想起母亲曾说过的“一个家庭里面至少得有一个唱红脸的”这句话,而我也这样告诉孩子们,跟他们讲,要允许差异的存在,夫妻之间的差异在家庭生活中也有益处。当然,在孩子面前,我从来都是为丈夫树立父亲的权威。
这也是母亲的角色。如果母亲不尊重作为父亲的丈夫,孩子也不会认可父亲的权威,这样一来,父亲的教导就无法站住脚。反之亦然。在妻子成为母亲的瞬间,丈夫就要开始树立妻子的权威。如果丈夫尊重妻子、认可她的权威,孩子们才会尊敬、跟随母亲。如果丈夫无视妻子,孩子们也会无视母亲;同样,如果母亲无视丈夫,会使孩子们敌视他们的父亲。
我认识一个女孩子,很优秀,很懂事,但是她告诉我,她最大的苦恼就是处理不好跟母亲的关系。原来,她的父亲嫌弃妻子没出息,一直跟她说,千万别像你妈妈那样。所以这个女孩从小就跟妈妈疏远,长大后她才意识到这种疏远大大地伤害了母亲,也伤害了自己。但是再想恢复,谈何容易。
夫妻生活中难免会在微小的地方产生分歧,但是,决不能过度。特别是如果这种情况经常被孩子们看到,他们的不安情绪会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夫妻双方如果都抱有以交流来解决一切问题的态度,那么,一切的分歧都容易处理。当然,交流并不可能会完全消除分歧,但可以加深彼此的理解,而这样一来,夫妻感情就会更加深厚。
你看,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夫妻相亲相爱的过程;而感情好的夫妻,肯定会教育出更成功的孩子。
我年轻的时候也不太懂得沟通,动不动就拌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用交流来解决问题,比拌嘴效率更高,花费的时间也少。交流就像一座桥,搭建在夫妻之间,即使很难克服的分歧也能够自然地找到接点,让两个人平稳地渡过去。
真的,没有比用尊重和忍耐来交流更好的方法了。
如果我们夫妇一味主张美国式个人主义平等的话,我们现在的家庭也许就不会存在了。虽然我们知道,人人都有平等的权利,但是在家庭问题上,人和人之间碰撞比较多,只讲平等是不够的,更需要互相谦让,懂得取舍和牺牲。对丈夫和妻子都是如此。
想来也真不可思议,我们夫妇在很多方面都不同,我们的婚姻竟然坚持了这么长时间,不但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反而越来越幸福,并且把这种幸福传递给了孩子们。
我的先生是那种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要完成事情的人。相比之下,喜欢创造和新鲜事物的我就不能掌握时间,不能一直集中精力在一件事上。先生的生活很有规律,而我则更加随意。
只要看看我们的桌子,就能看出来这样的差距了。我的先生喜欢一本一本地看书,并且看完书后,他会把书桌整理干净,而我则喜欢把多本书都摊开来同时学习。难怪他主修条理清晰的法律,而我研究的是发散思维的社会学。
还有,我们在理财上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争执。我父亲在我小的时候就让我养成记账的习惯,他常常是把一个月的零花钱一次性给我,让还是孩子的我正确区分支出和收入,养成整理的习惯。
我虽然学会了理财,很独立,但结婚后状况就不一样了。我婆家是由男人来管理钱,与娘家的做法是完全相反的。
结婚后我先生让我把自己的工资存入夫妻共同存折里,我很接受不了,认为他这样是在阻碍我的自由,觉得很委屈。按我的脾气,我会跟他吵架,夺回经济权,但转念一想,这个靠吵架是不可能变回来的。其实我先生的意思也并不是想自己随意支配金钱,而是想掌握家里的主导权。
我婆家是以男人管钱这种方式来树立象征性的主导权的。我想,将主导权给他也有好处,不但能安定家庭,今后对孩子也有好处。而且先生比我细心,把钱交给他能更好地维持家庭的经济运转。经过冷静的思考后,我妥协了,干脆直接把存折交给了先生。
有趣的是,我总能时不时拿到研究费用,这个费用是不计入工资的,所以不必上交。虽然先生提倡细致和节省,我还是有钱去海外旅行,或者外出就餐,可以自由地花费。虽然,小时候我从父亲那里得到的理财训练不能在家里发挥,但我可能应用在事业上,比如东岩文化研究运营、研究费的管理、国际专业人员会的运营等地方。所以,上帝是公平和仁慈的,我总是心存感激。再说了,因为不用管钱,省去了我的负担,我可以更加专注于工作了。
看吧,我们夫妇也有这么多分歧,但好在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我们达成了共识。对于孩子的教育目标,对于如何成为孩子的榜样,我们看法相同,因此才能够互相忍耐,互相妥协。
是的,我们都想成为好父母,有了这个共同点,我们的其他问题就很容易沟通和解决。有了这样的环境,孩子不可能成长不好。

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孩子的一生

关于父母教育子女的的经验

《现代父母应如何教育孩子》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效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的成长一帆风顺。 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使家庭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就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学做“律师”是指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地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并赞美孩子的优点和努力,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孩子遭遇挫折时做他的战友。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其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施加外力往往会适得其反。教育也是这个道理,不做“驯兽师”,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父母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养成习惯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要求不够严格,而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兴趣。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激励、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孩子要想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必须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比如按计划完成学习目标、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写作文等。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进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想了。 作文写完了,够字数了吧,不过楼主下次要大方点,一分都不赏,难怪这么久都没有给你提供答案。今天我高兴,所以就写给你了,行不行,你自己看吧!

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教养态度和家庭环境会对孩子的人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俗话说严父出考子 慈母多败儿
所以父母的教育对一个孩子是很重要的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很深 他会学你的作风和对待事物的态度
这些都是无形中的影响
希望你可以接受我的意见

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亲与母亲的教育方式不一致,对幼儿性格发展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有影响 家长之间对孩子的态度不一致,是导致孩子“难管教”的重要原因。父亲与母亲的教育方式不一致会令幼儿无所适从,不知听谁的好。长此以往,幼儿就难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幼儿的道德认识和行为的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家长的教育方式不一致,会使幼儿成为“两面派”。幼儿会以不同的言语和不同的行为来适应家长的不同要求

在父母专制的教育下成长的孩子性格会怎样人生又会受到

专制家庭教育下的孩子,容易形成两种极端性格
1. 懦弱压抑,缺乏独立思维
面对父母的专制,孩子选择听从或忍受。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感觉比较容易,孩子对父母的各种教导安排非常顺从。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许多历练机会被父母无意识地剥夺了,孩子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未来的社会分工中只能获得比较边缘的利益,无法承担需要创造力的领导职能。而且,由于长期顺从,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很可能不懂得抗争。

2. 叛逆孤僻,缺乏安全感
这类孩子选择与专制进行斗争,争取自己的自由。但是,孩子在与父母专制教育的斗争中,不懂得把握尺寸与界限,最终很可能将这种斗争演变为出格的叛逆,导致亲子双方的都受到伤害。而且,本应成为自己最坚强后盾的父母,此时成为站在自己对立面的斗争对象,孩子的人生将极度缺乏安全感,反应在行为中就是孤僻,不相信别人,不懂得团队协作,慢慢被社会边缘化。情况严重的,会采用比较极端的行为来强调自己的存在感,并逐步演变为刑事犯罪。







如何改变?专制父母的改变方法,是保持学习

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贾容韬老师讲过:教育孩子,其实是父母的一次人生成长机遇。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不学习就做到优秀,做父母更需要学习。
当父母为了孩子进行教育方法的学习时,本质上是在进行自我的人生修炼,慢慢的在人生感悟、为人处世、性格思维等方面有所提升。最后的结果是,亲子共同成长,不仅教子成才,自身也达到人生的另一个境界,对生活质量、事业发展都有弥足珍贵的决定性改变。
正如贾老师的教子“圣经”的书名:《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主动权在父母手中。父母有多用心,孩子就有多优秀。在贾老师主持的公众号“和润好父母”中,有大量的精彩视频,专门教父母怎么争取教育孩子,很震撼,很接地气,值得学习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怎么写

爱心无限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教育在孩子成才过程中起着主导甚至决定性作用,而教育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内涵。这里主要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看来,用爱心去感染孩子,用爱心去关怀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家庭应当怎样去做呢?
  首先、家庭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显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才起着积极作用。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就特别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  
其次、家庭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先天优势来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才能。
比如有的孩子天生的好噪子,音质纯美、音域宽广,这就为培养他们成为歌手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可能性;有的孩子生来好观察,这就为他们学绘画、搞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记忆力好的孩子,学外语可能会成功;好思考的孩子,学理科搞思辩可能有乐观的前景……根据孩子的遗传素质,因势利导,让孩子如鱼得水,能有效地发挥他遗传优势,培养他成为有大用之才。
第三、家庭要对社会环境影响进行过滤,不断培养孩子的能力。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教育时代一去不复返,传统一元化道德观念的瓦解,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家庭德育环境的多种德育源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道德层面上多种道德信息的传播,大量道德媒体的辐射,社会影响因素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这些都使家庭道德教育在大环境中走出了封闭模式,直接面临社会变革的八面来风。 开放时代的到来,导致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伴之以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以及社会群体阶层化的出现和加速形成,都使得家庭教育置身于多元道德观念互相冲突的社会当中。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减弱,社会控制逐渐松弛,新生的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难题横亘于父母面前。
在正义与邪恶面前孩子迷茫;在个人利益极度膨胀,在物欲横流、贪利成风、功利为上的社会现实面前,孩子贪利自私;孩子言语粗俗,懒惰,放任、不懂礼貌、嫉妒。因此,应打破封闭,实行开放,加强引导、严格要求,大胆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分析解剖其丑恶现象,去认真阅读理解社会这部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社会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鉴别力、判断力和批判力、自我教育力,学会自动筛选过滤社会信息,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树立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道德观念。坚守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财不占,取财有道,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信念。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的良好品质。
第四、家庭担负着培养孩子多种能力的责任。 
  父母要努力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生活技能”,不单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还包括一个人的社会心理能力。这是一个人能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也是使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
1、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孩子往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甚了解,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认识,对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对将来的奋斗目标心中无数。多数情况下是父母和老师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忽视了自己的短处,因而产生骄傲情绪,瞧不起别人。这时,做家长的就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才不至于盲目自大。教育他们懂得客观评价自己,有客观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
2、让孩子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 一些儿童往往在与人交往时,不注意听他人的讲话有时甚至表现出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儿童不愿意讲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时候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的沟通,有快乐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烦恼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担。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父母要帮孩子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而且尽量避免别人的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们懂得要对人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培养父(母)子(女)情、师生情,正确对待同学情、朋友情以及朦胧的恋情等,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
3、让孩子把握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
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对自己的情绪有时难以把握,在遇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可能由于不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带来许多额外的烦恼和冲突,而且长期的情绪压抑更是精神疾病的根源。因此,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和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不仅从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
4、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
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受到父母溺爱,导致一些青少年儿童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在这种时候,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思考,这时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既是交友的必须,更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帮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种付出,但自己却在这种付出中获得了“快乐”。这是培养孩子快乐心情、健康行为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5、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
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父母、亲戚、老师、同学和朋友等许多人中,既然生活在社会的人群中就难免产生矛盾,即使是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怎样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和问题,需要学会应对的技巧和方法。
对孩子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应对的技巧和方法,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解决。这样就容易产生苦闷、难过、恐慌等心理,长此以往,将使他们处于抑郁和焦虑之中。因此,应该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应对的技巧,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客观性,帮助他们寻求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骤,与孩子多讨论,多协商,多探讨,多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学会主动地适应环境,尽快地处理好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成长。
6、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
孩子之间容易因一点小事产生摩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闹不团结,重者会一时冲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和制止,发展下去不仅对他人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自己更是遗患终生。
因此,要培养他们严格的自律能力,不为自己利益受损而迁怒别人,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击性行为,多想自己的不是。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基本要求。
第五、父母应关心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
孩子在1-3岁前,父母关爱有加,这阶段可任其发展。宝宝如偏爱某些玩具,可让其在玩中学。对宝宝力所能及的劳动适时放手,鼓励宝宝的第一次“我自己来”;逐渐训练他从地上拣起小东西、取报纸、拿拖鞋,玩完后收拾玩具、帮助喂养小动物,把塑料杯子、碟子收好,折叠围巾,把定量东西放进不同碗里,用小扫把扫地,收拾扫帚和垃圾箱;慢慢学会拖小块地,整理杂志、沙发垫,刷牙、洗脸、穿衣、脱衣,擦掉家具上的灰尘,倒空小垃圾箱,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把衣服从甩干机中取出,把一堆堆衣服运到房间里,叠衣服,起床时叠好被子等行为。
2-5岁时 ,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一定发展。这阶段应引导、限制发展,从小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早慧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书。从小爱书的孩子会更专注,并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教育孩子爱书,就等于交给了孩子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因此在婴幼儿时期 ,多给孩子买一些内容多样化小人书,订阅一些涉及范围广的婴幼儿报刊,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先让孩子自己看一看,能翻多少翻多少,能看多少看多少,不必强求。这阶段应引导孩子怎样看,看哪些。并且诱导孩子讲小故事、唱儿歌,动手填图、手工制作, 小测验、背浅显的诗歌,不一定非要知道全部意义,重在培养他们求知的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在婴幼儿时期,父母要从小鼓励孩子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经常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思考解答;开阔孩子视野:常常带孩子到外面去接受新事物,增长见识;锻炼孩子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让孩子组织语言,进行复述,随时随地讲,而且要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发音清晰。激发鼓励孩子的学习情绪:要求孩子答简单的问题,并且做到有问必答,决不敷衍。培养提高观察能力:有时父母可以故意做一些违反常理的小事,让孩子来纠正。不浪费幼儿智力:当幼儿咿呀学语时,就教他语言规范,比如不要把小猫说成“小猫猫”等等。
重视孩子的小学阶段。此时重在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关健时期。一个孩子知识学习的最重要阶段在小学。如果 失去了孩子小学阶段应学的知识,就等于失去了孩子的未来。饭是一口口吃的,孩子是一步步成长的,功课也是慢慢落下来的。一二年级,差距不明显,即使期末考试差了几分,一般家长也只认为是孩子马虎了,并不是没学好。他们想:那么简单的题还能不会吗?几加几的问题怎么不会呢?忘了进位,只是马虎了而已。但是,马虎的不仅是孩子,还包括父母本身。因为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的差距,其实就是这样一点点拉开的,是父母马虎而失察造成的。小学的三四年级,又是整个小学时期最关键的阶段。这时候,数学多了四则运算和正负数知识、,语文多了作文和阅读,而且难度加大了,如果马虎的毛病没克服,旧病未除,新病又加,孩子的功课便容易越落越多,新课旧课交错在一起,补起来出现了困难,往往容易按下葫芦起了瓢。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在马虎和不马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习惯面前,已经在小学阶段慢慢地养成了,再想扭转,恐怕要花费非常的力气。
关心孩子的中学阶段。初中阶段重在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孩子学习方法的关健时期;高中阶段重在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是培养能力的关健期。可是这时父母已经无暇顾及或者没有能力关心孩子的学习了,那么这时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且坚持督促他们的学习,这是当父母的能做到的。好成绩和好心态哪个重要?并且要取得好成绩必须以有好的心态做保证。书读得再多还不如有个健康的心理,所以当父母的在这时不要有片面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
这一(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wm338.com查看)阶段,多数孩子已离开家庭,过着独立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重视情感培养,多关爱交流,在交流中,思想被触动也将触动对方,心灵被净化也将净化对方!让孩子大胆、有个性、有主见、有正义感,对于学习,孩子认为只要自己努力过,不拿第一也不要紧。“学习是一辈子的过程,可慢慢来。”
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苦事、难事做起,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培养他们经历挫折、忍受磨难的毅力,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俗话说:“父母有爱心,孩子才有孝心。”这是天底下的至理。如果用我们的爱给孩子营造一个理想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成为有用之才。

结合家庭美德写一篇以“父母的教养方式对我的人生启迪”作文?

写作思路:写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通过具体举例说明,写出自己的感受。
正文:
我的家人是我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导着我。
妈妈告诉我——勇于坚持。
因为我不爱运动,期末体育成绩为良,失去了评选三好生的资格。暑假一开始我就决定运动减肥, 拉着极不爱运动的妈妈一起晨跑。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正跑起来:心慌短,腿上有千斤重。






看出我快要放弃的样子时,同样跑得很费劲的妈妈放慢了跑速,气喘吁吁地对我说: "调整呼吸, 放慢速度,不要停,坚持下去。我知道这个过程很苦,但既然做了这个决定就要坚持,妈妈陪你一起。”
我不好意思再打退堂鼓,暗下决心要和妈妈比一比,因为我是个男子汉。我们从跑600米渐渐增加到800米,1200米, 暑假结束时我们甚至能跑2000米,越跑越轻盈,越跑越有信心。我们经常在跑最后一圈时相视而笑, 然后突然加速,比赛谁先跑到终点。
爸爸教育我——用心思考。
我的象棋水平是每晚饭后跟爸爸赛两盘练出来的。刚开始接触象棋,纯属觉得好玩,但爸爸在我眼中是”常胜将军”,无论我用什么招,也无法击败他。我渐渐有些泄气,但我从来没有放弃,因为爸爸一直在鼓励我,指导我:“冷静下来, 别慌,纵览全局,用心思考。
仔细想一想,刚刚走的这一步棋目的是什么,如果是我,我会这样走,你试试看。”果然柳暗花明,就这样,我一边折服于爸爸的智慧,一边用心学习,用心记忆,现在我的棋艺已经是”打败全班无敌手”了。
我耳濡目染家人为人处事的做法,也明白了一些道理,这些道理深深铭刻在我心中,并指弓|我前行。

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往往能影响孩子一生,请你写出一个著名的事例或能给人启发意义的故事。

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