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育儿网

关于戏曲的谚语(通用120段)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句子吧,句子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有一定的语调,表示不同的语气,句末有一个较大停顿的语言单位。今天小编就让大家一起感受下这种感觉,特地整理的关于戏曲的谚语(通用120段),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戏曲的谚语

关于戏曲的谚语 一

1、【哪个庙里没有屈死鬼】(谚)屈死鬼:含冤负屈而死的鬼魂。任何一座庙里都有屈死的游魂。指到处都有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 也作哪座庙里没有屈死鬼。 哪个庙都有替死鬼。

2、【放松一步,倒退千里】(谚)指逆水而上的拉船纤夫要是松了手,船就会倒退上千里。借指为人向善不易,一旦意志松懈,就会迅速倒退。

3、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4、【镴枪头戳石块——弯回半截https://www.yuer9.com】(歇)锻:锡铅合金,俗称焊锡或镴锡,质软。本指枪头戳到石头马上弯了,转喻弱者遇到强者被迫退缩。

5、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并不是一种痛苦,而是快乐,不是悲剧的,而只是戏剧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6、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7、庄严塑造佛像,为之贴金,使其形象端庄肃穆,称为庄严。如明代陶宗仪《辍耕录·旃檀佛》:“京师旃檀佛以灵异著闻,海宇王侯、公相、士庶、妇女捐金庄严。”亦指佛菩萨像的光彩,如说“法相庄严”。用善、美之物(如七宝等)装饰国土,也称庄严。如《阿弥陀经》:“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此外,用福慧等善行净化身心,亦谓之庄严。如《大集经》卷一说四种庄严,即戒庄严、三昧庄严、智慧庄严和陀罗尼庄严。后用庄严形容自然界宏伟精妙。

8、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9、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10、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11、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12、【花不好,是自家栽的】(谚)花儿纵然不好,也是自己亲手栽下的。 比喻儿女不好,也总是自己养的,只怪自己没教育好,该关爱时还得照样关爱。

13、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14、【看风使帆】原为禅语,意为随缘,对机。语本《五灯会元》卷十六:“看风使帆,正是随波逐浪。截断众流,未免依前渗漏。”这是法云法秀禅师上堂开示的法语。法秀属禅宗云门宗门下。该宗祖师文偃有“云门三句”,名噪丛林,即“函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浪句”。“看风使帆”是解释“随波逐浪”句的。后变为“随风倒舵”、“看风转舵”、“见风转舵”等,比喻顺着势头行事,多含贬义。如元·王晔《桃花女》第二折:“则你这媒人一个个,啜人口似蜜钵,都只是随风倒舵。”又如《民国通俗演义》第四二回尾批:“为老袁计,不即当看风转舵,临崖勒马耶?”又如刘流《烈火金刚》第二七回:“他马上见风转舵,说道:‘你是金区长吧!早就耳闻。请到屋里坐!’”(李明权)

15、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16、【一宿觉】《二程全书》卷十八中有一段问答。问:“释氏有一宿觉,言下觉之说,如何?”答:“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若于言下即悟,何啻读十年书!”这是理学家借用禅宗公案,谓迅速领悟。“一宿觉”出于《坛经·机缘品》。唐代有位精通天台宗止观法门的玄觉禅师,诵《维摩诘经》有悟,到曹溪求六祖慧能大师印可。玄觉机锋迭出,颇受慧能赞许。玄觉欲告辞,慧能更进一步,以双关语问道:“返太速乎?”玄觉答道:“本自非动,岂有速耶!”谓就实相而言,事物原无动静去来。(可参阅晋·僧肇《物不迁论》及《坛经》一段)于是,两位高僧口吐莲花,又展开了一番精彩的问答。当玄觉说出“分别亦非意”时,慧能叹道:“善哉!”留玄觉住了一宿。这段故事,在丛林中流传,被称为“一宿觉”,成为禅宗“顿悟”的著名公案。 (李明权)

17、有势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

18、《佛本行集经》介绍说:释迦“{家前,经过六年苦行,毫无收获,于是放弃苦行,接受了牧牛女奉献的乳糜,恢复了体力,走向以智慧求解脱的正道。粥因而受到僧家的重视,所谓“粥名良药,佛所称扬,义冠三种,功标十利”(五代齐己《粥疏》)。文献记载的腊八粥最早见于宋人笔记。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记载:“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梦粱录》、《武林记事》中亦有类似记载。腊八粥亦名佛粥,用精美果蔬杂料煮成,可口而又滋补,民间喜食。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录有具体的配置方法,可以参阅。还有一种说法,腊八粥是从“打斋饭”发展而来的。古代寺僧用箩筐沿门乞食,挑回寺内。食之有余,则将饭菜晒干收藏。到腊八节早上,用以制成粥,回报信施者,并为之祝福。故而民间有“于日打斋饭,一日腊八粥”之说。

19、【黄连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谚)黄连:常用中药,味苦。人参:滋补品。黄连味苦而普通,即使救活人命,人们也不认为它有功;人参滋补而贵重,即使吃死人,人们也不相信它是凶手。指人们往往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真相,甚至认不准功过是非。

20、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21、没有阻力的世界,少了感人的戏剧张力。--几米

22、【官差吏差,来人不差】(谚)差:差错,错误。不论官吏有什么差错,被官吏派来办事的人没有差错。指上层策划的人负有责任,被派的人不担责任。 也作“官错吏错,来人不错”。

23、广长舌古印度相传,具“三十二大人相”者,在家则为转轮王,出家则成无上觉。佛经中常以“三十二相”称赞佛陀化身的相好庄严,“广长舌”就是其中之一。《大智度论》卷八八谓:“二十七者,舌大、软、薄,能覆面至耳发际。”

24、【法字没多重,万人抬不动】(谚)法字看起来分量不重,但千人万人也抬不动它。指国家大法神圣而威严,不容侵犯,不可动摇。

25、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26、门外汉指外行人,是说他对某项知识或技能还没有入门。门,原指佛门,法门。《五灯会元·临安府上竺圆智证悟禅师》:“谒护困此庵元禅师,夜语次,师举东坡《宿东林偈》(原偈中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且日:‘也不易到此田地。’庵日:‘尚未见路径,何言到耶?是门外汉耳。’……师通夕不寐,乃晓钟鸣,去其秘畜,以前偈别日:‘东坡居士太饶舌,声色关中欲透身,溪若是声山是色,无山无水好愁人。’特以告此庵。庵日:‘向汝道是门外汉。’师礼谢。”东坡欲从溪声山色了悟真性,而不知声色与见闻等如虚空华(花),本无所有,原是妙明真心,正如≮金刚经》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故说他是“门外汉”。至今广泛用以称外行人。清代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一七八《答项金门》:“倘攻之日门外汉,我闻之欣然。”

27、【老母猪吃万年糠】(惯)比喻重提老早以前的事。 也作“老母猪嚼万年糠”。

28、【喝了忘魂汤】 释义:形容入迷迷糊糊,忘事。 例句:唉!人急马不快,你急他不来。你扯急筋,他扯慢筋,只怕他们是喝了忘魂汤啵!搞什子鬼去了,还不来呢?

29、练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

30、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

关于戏曲的谚语

关于戏曲的谚语二

1、【一个模子铸的】(惯)模子:用压制或浇注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I具。形容东西或人物一模一样。 也作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一个模子里磕出来的。

2、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3、【无林无木,山区不富】(谚)山区如果没有树林,就不会富足。指发展林业,是山民致富之道。

4、十型一个成语。

5、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6、只要自己上进,不怕人家看轻。

7、【河边无青草,不用多嘴驴】(惯)斥责人多嘴多舌。

8、【顽石点头】喻说理透彻,使悟性全无的人也心服。顽石即指无知觉的石头。全句应为“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生公指晋末义学高僧竺道生,他为鸠摩罗什的高足,悟解非凡。当时《涅槃经》只部分译出,传入南方,其中说除一阐提(断绝善根的人)外皆有佛性。道生则坚持认为“一阐提人皆得成佛”,遂被守旧者目为邪说,摈出僧团。道生因入今苏州虎丘山,传说他曾聚石为徒,讲《涅槃经》,说到一阐提有佛性,群石皆为点头(见《佛祖统纪》卷二十六、三十六)。现在虎丘山尚有“生公说法台”和“点头石”。以后全部《涅槃经》传到南京,其中果然说“一阐提人有佛性”,大众这才佩服他的卓越见识。于是顽石点头的传说便不胫而走。后来以此形容说理透彻,使人不得不心服。《五灯会元》卷十七:“何故双眉本来自横,鼻孔本来自直?直饶说得天花乱坠,顽石点头。”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哥哥,你请拿至诚去感动他波,只怕把泰山顽石说到点头还容易些哩!”(常正)

9、共命鸟“共命”,梵语Jivajivaka,又译作“命命”或“生生”。宋代法云《翻译名义集·畜生》:“一身二头,识神各异,同共报命,故日命命。”所谓“共命”,就是两个牛命因果报相同而共有一个躯体,属于生物中的罕见现象。

10、【好鹰不叼昧心食,好虎不吃屈死兽】 释义:比喻行为要光明磊落,昧良心的事不做。 例句:巴满贡追上几步,又气又笑地拦住她:“你把话说明白呀!好鹰不叼昧心食,好虎不吃屈死兽,赫哲人办事都在明处。”

11、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12、【要捉栖鸟必留窝】(谚)栖鸟:夜晚栖歇在窝里的鸟。要想捉住栖歇在窝里的鸟,就必须留下它原来的窝。比喻要逮住有家室的人,就不要惊动他的家。

13、【有柴一灶,有米一锅】(惯)有了柴米一次用光吃光。比喻过日子不知计划和节省。

14、【老母猪想吃天鹅肉】 释义:比喻非分的妄想。 例句:第二天,那帮小子更欢了,这个说:“我知道了,这小子是个放猪的——猪倌!”那个说:“猪倌也想来上学。真他妈老母猪也想吃天鹅肉哇!”

15、【守着灯笼变不出火】(惯)守着点燃的灯笼却不知道取火。形容做事死板,不灵活。

16、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17、【 娇养不如历艰】对于子女不能娇惯,应让他们经过艰苦 的锻炼。相关的:娇儿一日百年悔。《一层楼》:“我又何必 处置他,只是古语有云:娇养不如历艰。我叫他到外边去, 原非为多收钱粮,只为他知冷热、识世道,趁便使他略施恩 泽于民之意。”

18、【心在嘴上长着】(惯)指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说,毫不隐瞒。

19、【路路通】(惯)哪一条路都畅通。 比喻什么事情都能办成。

20、【什么种子出什么苗】(谚)指农作物下什么种子,就会生长出什么苗。常比喻有什么样的父辈,就会有什么样的后代,或有什么样的领头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下属。 也作什么种出什么苗,什么葫芦画什么瓢。 什么葫芦开什么瓢,什么种子长什么苗。

21、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22、【店大欺客,客大欺店】(谚)指商店资格老,规模大,就往往会慢待顾客;顾客财大气粗,又往往会刁难商店。 也作“客大压店,店大压客”。

23、【爱他的,着他的】(谚)对谁偏爱、溺爱,就不免要受谁的制约,甚至受骗上当。指偏爱与溺爱,必定落得个被动的结局。

24、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25、【宁看贼挨打,不看贼吃耍】(谚)指看贼挨打受罚可以儆戒自己,而看贼用偷来的钱吃喝玩乐,则容易受邪恶的引诱。

26、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27、【好汉不打上门客】(谚)英雄好汉不慢待那些好意上门来的人。指凡能上门,都应以客礼相待,即使彼此不和,也应宽恕。

28、【头齐脚不齐】(惯)谦称自己准备得还不够齐全。也形容人多,步调不一致。

29、【命是盐换的】(惯)指命不值钱,拿性命不当回事。

30、【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谚)在每天早上安排一天大事时,首先考虑的是吃饭问题。指吃饭问题是民生压倒一切的重大问题,每一天都必须认真对待。

31、学戏先学声,打铁先打钉。

32、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3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4、【狗咬刺猬,无处下口】 释义:比喻事情难办,无处下手。“无处下口”又作“无从下口”、“没处下牙”、“下不得口”等。 例句:他只笑笑,啥也没说,这就叫“狗咬刺猬。无处下口了”。

35、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36、【官凭印,虎凭山,女人凭的是男子汉】(谚)指官员凭借印信,行使职权;老虎凭借山林,施展雄威;妇女依靠丈夫,才能过好日子。

37、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38、【千中有头,万中有尾】(谚)纵然事情十分繁杂,千头万绪,也总有个头尾。指解决问题要拨开繁冗,抓住要害。

39、【刘备关公,各有秉性】 释义:刘备、关公:《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刘备是蜀汉政权的建立者,性情温和大度;关公即关羽,刘备的结义兄弟,蜀汉大将,性格刚强,有胆力。比喻人的性情各不相同。 例句:唁,刘备关公,各有秉性,对待不同脾气的人,说话的方式就得灵活点儿哪。

40、【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惯)对所看到听到的事情就像没看见听见一样。指对某些事情或别人说的话漠不关心。

关于戏曲的谚语

关于戏曲的谚语三

1、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2、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茅盾《谨严第一》:“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一这一句成语,最足以说明艺术巨匠们之无往而不谨严,丝毫不肯随便。”又作“狮象搏兔,皆用全力”。清代黄宗羲《(称心寺志)序》:“沾沾卷石之菁华,一花之开落,与桑经郦注争长黄池,则是狮象搏兔,皆用全力尔。”语本《景德传灯录》卷二七:“僧问老宿云:‘狮子捉兔,亦全其力,捉象亦全其力,未审全个什么力?’老宿云:‘不欺之力。”’恒河沙数恒河,是印度的一条大河。《大智度论》卷七:“问日:‘如阎浮提中种种大河,亦有(超)过恒河者,何故常言恒河沙数等?’答日:‘恒河沙多,余河不尔。复次,是恒河是佛生处、游行处,弟子现见,故以为喻。复次,诸人经书皆以此恒河为福德吉河,若人中洗者,诸罪垢恶,皆悉除尽。以人敬事此河,皆共识知,故以恒河沙为喻。复次,馀河名字屡转,此恒河世世不转,以是故以恒河沙为喻。”’后来用以形容数量多得像恒河里的沙粒那样无法计算。

3、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4、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人

5、闹剧在本质比喜剧更接近于悲剧。--柯勒律治

6、当云打破月亮,花和阴影打破-键入一个词。

7、演说其本义是指佛、菩萨为弘传、阐发教义而向众生宣示开讲。《大宝积经·被甲庄严会》说,佛“能为世导师,映蔽人天众,演说无所畏”。据经上说,佛以其“广长舌”,对天上人间一切众生说法,被称为“天人师”、“大导师”。佛说法无所畏惧,摧破一切“外道邪说”,被称为“师子吼”。佛本着“一实理”.同时适应众生不同的根机,方便善巧地演说不同的法门。据说,佛说一句法义,众生都能依自己的体会而分别受益。高僧说法,也称“演说”。如《晋书·姚兴载记上》记载:后秦围主姚兴曾率众沙门至逍遥同澄玄堂去恭听当时的译经大师鸠摩罗什“演说佛经”。僧人讲经蔚然成风,逐渐面向社会大众,义形成了一种通俗的讲经方式——“俗讲”。后演化成就某一个号门问题向大大听众发表见解,阐明事理,称为“演说”。如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六章:“他的嗓门高极了,还不断挥着手,像发表演说似的。”民间艺人表演说唱,亦称“演说”。如《老残游记》第二回:“这说鼓书本是山东乡下的土调,用一面鼓、两片梨花简,名叫‘梨花大鼓’,演说些前人的故事。”

8、【见橐驼谓马肿背】(惯)橐(tu。)驼:骆驼。看见骆驼以为是马背肿了。比喻对不知道的事物凭主观想象得出结论。

9、【酒】酒,对中国人来说,是太重要了。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曹操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反讽日:“借酒浇愁愁更愁。”李白还说:”举杯邀明月”。苏轼说“把酒问青天”。就是在平民百姓当中,也是“无酒不成席”。那么,酒是谁发明的呢? 关于酒的发明,说法很多。 一种说法是“猿猴造酒”。传说猿猴将采摘的苹果储存起来,时间一长,苹果发酵成酒,醉倒猿猴。 一说始于大禹时代的仪狄,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朱翼中的《酒经》记载,上古用桑叶包饭的发酵方法造酒,是指仪狄用此法造酒,献给大禹而言的。仪狄是个官员,他造酒是为了献给大禹邀功。 另一种说法是始于周朝的杜康,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文解字》记载,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秫即高梁。传说杜康生于周朝,是个牧羊人。有一天,他把高梁粥装进竹筒里带着去牧羊,竹筒放在一棵树下忘记带走。半个多月后,他赶羊回来又在那棵树下找到了他遗忘之物,打开一看里面高粱粥已经发酵变成液体了。村里人喝了都夸这种液体好喝,于是他不再牧羊,改行酿酒了,并办起了杜康酒店。

10、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11、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12、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13、非针不行线,无水不渡船

14、头上淋过大雨,脚下就不怕露水

15、【架桥拨火儿】(惯)比喻挑拨双方的关系,引起事端。

16、戏剧是时代的综合而简练的历史记录者。--莎士比亚

17、【挨闷棍】(惯)闷棍:在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狠狠打出的一棍。比喻突然遭到沉重打击。 也作“挨闷棒”。

18、个人孤舟漂海,集体…巨轮出江。

19、【鸡肠兔儿胆】(惯)形容人气量狭窄,胆子很小。

20、宁肯给君子提鞋,不肯和小人同财.

21、早睡早起,没病惹你。

22、【充耳不闻】“充耳不闻”汉语词典解释是“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词典也有望文生义之嫌,“充耳”并不堵塞,也不充满耳道,它来自古代皇帝的皇冠,称为冕,它的形状就像我们今天见到的大学生毕业帽,在古装剧中经常见到。 冕的造型非常讲究,最上面的木板称为冕板,前圆后方,代表天圆地方,象征天子必须效法天地之德。后面比前面高出一寸,呈向前倾斜形状,提醒国王应该时刻关怀百姓。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于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充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皇帝切忌听信谗言,具有象征意义,这就是“充耳不闻”这个词的来历。

23、【路上行人口似碑】(谚)碑:刻在石上的碑文。人们对人对事的评论与传播,像刻在石上的碑文一样,无法抹掉。指是非自有公论,不需自己辩解。也指事情一旦发生,也就无从隐瞒。 也作路上行人口胜碑。 路上行人口是碑。

24、船稳不怕风大,有理通行天下.

25、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恩格斯

26、【认贼为子】认盗贼作儿子。如《圆觉经》卷下:“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佛家用以譬喻人本性昏昧,以妄见为真觉。又如《楞严经》卷一:“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无常,故受轮转。”后亦泛指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宋·朱熹《答陈同甫书》:“今不讲此而遽欲大其目,平其心,以断千故之是非,宜其指铁为金,认贼为子,而不自知其非也。”(常正)

27、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8、【吃得筵席打得柴】(惯)既能在宴席上做宾客,又能到深山里当樵夫。指人既能过富日子,也耐得了贫苦。

29、刀不磨要生锈,水不流要发臭

30、【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俗语是指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成功。尤其是在科学实验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打退堂鼓,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据说农药“六六六”就是因为失败666次后而研制成功的。 据考证,它源于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山海经·海内经》中说鲧偷了天地的息壤(可以生长的土)来堵挡洪水,没有成功。天帝命祝融杀死了鲧,但他虽死犹生。《归藏·启筮》云:“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是以出禹。”这几句话是说“禹是从鲧肚子里出来的。他的父亲死后三年尸体不腐,最终剖腹产生出儿子禹。”这正说明了这个失败的英雄壮志未酬,精神不灭,他把不屈的奋斗精神传给了下一代——禹。而禹就是在总结上一代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艰苦不屈的奋斗,“三过家门而不入”,用疏导的方法制服了洪水,获得了成功。鲧失败了,而鲧生出了禹,禹成功了。后人正是根据鲧禹治水神话中“失败生出了成功”这一传说,总结出“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俗语。

31、【刀山剑树】险恶的情景,谓之“刀山剑树”。《宋史·刘[铁-失+长]传》载:酷史“作烧煮剥剔、刀山剑树之刑,或令罪人斗虎抵象”。又如京剧《乌龙院》:“纵然是刀山剑树,俺刘唐何惧!”刀山剑树本是佛家所说的地狱中的惨苦境象之一。经中说:“淫为秽恶,死入恶道,刀山剑树,火车炉炭。”(《菩萨处胎经·行定不定品》)谓造邪淫、杀生等恶业的罪人,死受极苦的“报应”,直入阿鼻地狱。那里有一处,山上以刀为树,树上以剑为叶,密密麻麻。罪人穿行刀山剑树间,忍受剖腹剜心、割截肢解的剧苦。此说源于佛家的因果报应之说。也作“剑树刀山”。《五灯会元·灌州罗汉和尚》:“曰:‘如何是法?’师曰:‘剑树刀山’。” (李明权)

32、【鹦鹉学舌】《景德传灯录·药山惟俨和尚》:“有行者问:‘有人问佛答佛,问法答法,唤作一字法门,不知是否?’师曰:‘如鹦鹉学人语话,自语不得,由无智慧故。’”禅宗强调直指人心的“顿悟”,反对在语言文字上拾人余唾。“鹦鹉学舌”,即使学得惟妙惟肖,也无补于事。后因以“鹦【www.yuer9.com】鹉学舌”比喻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见解。(李君冈)

33、“广长舌”是佛菩萨善于说法的象征。《华严经·十行品》谓:“随所应化,随所解音,随众生根,以广长舌清净音声,随时说法,不违大悲,随其所应,于一一言,出无量音,皆令欢喜。”后世又以“广长舌”比喻能言善辩。宋代朱熹《后洞山口晚赋》诗:“景要吾人共,诗留永夜吟。从教广长舌,莫尽此时心。”

34、【神仙一把抓】(惯)比喻本领高强,能解决所有的难题。

35、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36、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37、【走了大褶儿】(惯)褶儿:褶子,衣服、窗帘等上面经折叠而缝成的纹。比喻没了规矩或出了大错。

38、月亮熙——打一个地名。

39、七颠八倒原为禅语。见《景德传灯录·金陵清凉文益禅师法嗣》卷二六:“问:如何是正真一路?师日:七颠八倒。”又如《五灯会元·长庆棱禅师法嗣》卷八:“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日:七颠八倒。”后俗语中多运用。或谓混乱不堪。如《水浒传》第二四回:“如今不幸他殁了,已得三年,家里的事都七颠八倒。”或指晕头转向。如明代高明《琵琶记·再报佳期》:“叵耐一个秀才,老婆与他不要,别人见了媒婆,欢欢喜喜,他反和我寻争寻闹。老相公又不肯干休,只管在家哕唣,把媒婆放在中间,旋得七颠八倒。”

40、腔好唱,味儿难磨。

41、【下臭雾】(惯)比喻造谣生事,满口胡言。

42、【东家点灯,西家暗坐】(惯)比喻各干各的,互不相干。

43、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44、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45、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

46、【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谚)荒年:饥荒年景。手艺人:凭手工技术谋生的人。指手艺人凭手工技术谋生,人们处处离不了他们,故谋生容易。 也作“饥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47、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48、胡思乱想易得病,贪得无厌会丢命

49、【打了骡子马受惊】(谚)比喻惩罚某人,旁边的人会受到惊吓。 也作打了骡子惊了马。 打了骡子马也惊。

50、做事不依众,累死也无功

关于戏曲的谚语